第二天早晨,有一個蘭溪的秀才,領著一個仆人,前來等候考試,住在東廂房裏,到晚上突然死了。死屍的腳心有個小孔,好像用錐子刺的,鮮血細細的從小孔裏往外流著,誰也不知什麼原因。第二天晚上,仆人也死了,症狀也是那個樣子。傍晚,燕赤霞回來以後,寧采臣向他詢問死亡的原因,燕赤霞認為那是妖魔鬼怪害死的。寧采臣一向剛強不屈,聽了這話也沒放在心上。半夜的時候,那個少女又來了,對寧采臣說:“我碰到過的人多了,還沒有看見過剛強得像你的。你實在是個聖賢,我不敢欺騙你。我叫小倩,姓聶。十八歲就死了,葬在寺院的旁邊,常被妖怪威脅著,驅使幹一些下賤的勾當;厚著臉皮向人,實在不是我所樂意幹的。現在廟裏沒有可以殺害的人,恐怕要夜叉來害你了。”寧采臣害怕地向她請求辦法。小倩說:“和燕生住在一個屋裏就能避免。”寧采臣問她:“為什麼不去迷惑燕生呢?”小倩說:“他是個奇人,不敢靠近他。”寧采臣又問:“你用什麼辦法迷惑人呢?”小倩說:“和我親近的輕佻人,我就偷偷地用錐子刺他的腳心,他馬上就昏迷不省人事,我趁機攝取他的鮮血,供給妖怪飲用;或者是用黃金引誘他,那不是黃金,而是羅刹惡鬼的骨頭,留下它,它能攫取人的心肝。這兩種,看當時的情況,投其所好,喜歡哪個就用哪個。”寧采臣對她表示感謝,問她戒備的日期。她回答是明天晚上。臨別的時候,她流著眼淚說:“我掉進無邊的苦海,找岸邊也找不著。郎君有直衝雲霄的義氣,必然能拔生救苦。倘若肯於幫忙,把我的朽骨裝殮起來,帶回去葬到一個安穩的地方,勝於重新給我一次生命。”寧采臣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就問她葬在什麼地方,她說:“隻要記住白楊樹上有個老鴰窩的,就是我的葬處。”說完就走出門去,漸漸地消失了。
第二天,寧采臣怕燕生外出,一大早就上門去邀請他。辰時以後就備下酒菜,一邊喝酒一邊察看燕生的麵色。喝完酒就提出要和他住在一個屋子裏。燕生說他自己性格孤僻,喜好肅靜,表示不同意。寧采臣不聽,硬把行李搬過來。燕生迫不得已,隻好同意,讓他把床搬過來,並囑咐他說:“我知道足下是個大丈夫,很是欽佩。但是,有些苦衷,很難一時說清楚。希望你不要翻看我的箱子和行李,若不遵守,對你我都不利。”寧采臣恭敬地表示聽從指教。說完,兩個人都躺下睡覺,燕生把箱子擱到窗台上,腦袋往枕頭上一倒,不一會兒就鼾聲如雷了。寧采臣心裏有事,老是睡不著。將到一更的時候,窗外隱隱約約的有個人影。不一會兒來到窗前窺視,兩眼一閃一閃的。寧采臣害怕,剛要招呼燕生,忽然有個東西衝破箱子飛了出去,像一條耀眼的白練,撞斷了石頭窗欞,又立刻收回到箱子裏,好像閃電似的熄滅了。燕生警覺了,就從床上爬起來,寧采臣裝睡,偷偷地看著他。燕生捧過箱子查看,從裏麵拿出一件東西,對著月光聞一聞看一看,這個東西閃著晶晶瑩瑩的白光,約有二寸來長,隻有韭菜葉那麼寬,看完結結實實地包了好幾層,仍然放進破箱子裏。自言自語地說:“什麼妖魔鬼怪。竟有這麼大的膽子,敢來毀壞我的箱子。”說完就躺下了。寧采臣非常驚奇,就爬起來問他,還把方才看到的情景告訴了他。燕生說:“既然是知心要好的朋友,怎敢深深地瞞你呢。我是個劍客。窗上如果沒有石欞,妖怪就會立即被殺;現在雖然沒死,也是受傷了。”寧采臣問他:“你藏在箱子裏的是什麼?”燕生說:“是一支寶劍。我剛才聞一聞,有妖氣。”寧采臣想要看一看,燕生很慷慨地拿出來給他看,原來是熒光閃爍的一支小劍。於是他就更加敬重燕生了。第二天,看見窗外有血跡。寧采臣就走到寺北,看見荒墳累累,果然有棵白楊樹,老鴰在樹頂上築了一個窩。等到辦完了事情,收拾行李要回家。燕生設宴為他餞行,情義很深厚。並把一個破革囊送給他,說:“這是一個劍袋,珍藏著可使妖魔鬼怪離你遠遠的。”寧采臣想跟他學劍術,燕生說:“像你這樣有信義,性格又很剛直的人,可以做劍客。但你是富貴中的人,不是這條道上的人哪。”
第二天早晨,有一個蘭溪的秀才,領著一個仆人,前來等候考試,住在東廂房裏,到晚上突然死了。死屍的腳心有個小孔,好像用錐子刺的,鮮血細細的從小孔裏往外流著,誰也不知什麼原因。第二天晚上,仆人也死了,症狀也是那個樣子。傍晚,燕赤霞回來以後,寧采臣向他詢問死亡的原因,燕赤霞認為那是妖魔鬼怪害死的。寧采臣一向剛強不屈,聽了這話也沒放在心上。半夜的時候,那個少女又來了,對寧采臣說:“我碰到過的人多了,還沒有看見過剛強得像你的。你實在是個聖賢,我不敢欺騙你。我叫小倩,姓聶。十八歲就死了,葬在寺院的旁邊,常被妖怪威脅著,驅使幹一些下賤的勾當;厚著臉皮向人,實在不是我所樂意幹的。現在廟裏沒有可以殺害的人,恐怕要夜叉來害你了。”寧采臣害怕地向她請求辦法。小倩說:“和燕生住在一個屋裏就能避免。”寧采臣問她:“為什麼不去迷惑燕生呢?”小倩說:“他是個奇人,不敢靠近他。”寧采臣又問:“你用什麼辦法迷惑人呢?”小倩說:“和我親近的輕佻人,我就偷偷地用錐子刺他的腳心,他馬上就昏迷不省人事,我趁機攝取他的鮮血,供給妖怪飲用;或者是用黃金引誘他,那不是黃金,而是羅刹惡鬼的骨頭,留下它,它能攫取人的心肝。這兩種,看當時的情況,投其所好,喜歡哪個就用哪個。”寧采臣對她表示感謝,問她戒備的日期。她回答是明天晚上。臨別的時候,她流著眼淚說:“我掉進無邊的苦海,找岸邊也找不著。郎君有直衝雲霄的義氣,必然能拔生救苦。倘若肯於幫忙,把我的朽骨裝殮起來,帶回去葬到一個安穩的地方,勝於重新給我一次生命。”寧采臣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就問她葬在什麼地方,她說:“隻要記住白楊樹上有個老鴰窩的,就是我的葬處。”說完就走出門去,漸漸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