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蔣介石由此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講話,誓言“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國民政府調集全部海空軍以及陸軍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然而與淞滬、南京會戰不同的是,蔣介石在1938年2月發表的《抗戰必勝的條件與要素》中稱:“這次抗戰,是以廣大的土地來和敵人決勝負;是以眾多的人口來和敵人決生死。……我們現在與敵人打仗,就要爭時間。我們就是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固守廣大的空間,要以廣大的空間來延長抗戰的時間,來消耗敵人的實力,爭取最後的勝利。”
因興亞院總裁宇垣遭到軍部排擠,九月末突然辭職,近衛想通過改組內閣控製軍部的目的落空。近衛開始認真考慮總辭職問題。同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後,中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日軍的速決戰美夢破產了。為此,近衛在11月3日發表第二次對華聲明,把對國民黨政府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1938年12月,與蔣介石對立的汪精衛逃到日本,12月22日,近衛又發表第三次對華聲明,提出著名的“近衛三原則”,即“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近衛以“事態進入新階段”為由,於1939年1月4日提出總辭職。對於他的辭職既可以說是由於他被人嫌棄,也可以說是因為他本人感到領導能力已經到了極限,或者說是不負責任地不幹了。被一般民眾期待打破沉悶政治氣氛的第一次近衛內閣沒有完全燃燒就熄滅了,辭去首相的近衛和新任首相平沼騏一郎對調了位子,擔任樞密院議長。
下野與再次組閣
新體製運動
近衛辭去首相職務後,旋就任樞密院議長,並在平沼騏一郎內閣任無任所大臣。平沼內閣由於意外遭遇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事態,經過7個多月就下台了,繼任的阿部信行內閣也僅維持了5個月,然後是海軍大將米內光政組閣。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擊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隨後不到一年時間裏席卷整個西歐。德軍的輝煌戰果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國王義者對侵華戰爭的僵持局麵極為不滿,急於擴大戰爭規模,他們強烈要求鐵腕人物出馬組閣,調整日本的戰略。為此不惜搞垮了反對與德、意結盟的米內內閣。
“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蔣介石由此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講話,誓言“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國民政府調集全部海空軍以及陸軍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然而與淞滬、南京會戰不同的是,蔣介石在1938年2月發表的《抗戰必勝的條件與要素》中稱:“這次抗戰,是以廣大的土地來和敵人決勝負;是以眾多的人口來和敵人決生死。……我們現在與敵人打仗,就要爭時間。我們就是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固守廣大的空間,要以廣大的空間來延長抗戰的時間,來消耗敵人的實力,爭取最後的勝利。”
因興亞院總裁宇垣遭到軍部排擠,九月末突然辭職,近衛想通過改組內閣控製軍部的目的落空。近衛開始認真考慮總辭職問題。同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後,中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日軍的速決戰美夢破產了。為此,近衛在11月3日發表第二次對華聲明,把對國民黨政府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1938年12月,與蔣介石對立的汪精衛逃到日本,12月22日,近衛又發表第三次對華聲明,提出著名的“近衛三原則”,即“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近衛以“事態進入新階段”為由,於1939年1月4日提出總辭職。對於他的辭職既可以說是由於他被人嫌棄,也可以說是因為他本人感到領導能力已經到了極限,或者說是不負責任地不幹了。被一般民眾期待打破沉悶政治氣氛的第一次近衛內閣沒有完全燃燒就熄滅了,辭去首相的近衛和新任首相平沼騏一郎對調了位子,擔任樞密院議長。
下野與再次組閣
新體製運動
近衛辭去首相職務後,旋就任樞密院議長,並在平沼騏一郎內閣任無任所大臣。平沼內閣由於意外遭遇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事態,經過7個多月就下台了,繼任的阿部信行內閣也僅維持了5個月,然後是海軍大將米內光政組閣。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擊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隨後不到一年時間裏席卷整個西歐。德軍的輝煌戰果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國王義者對侵華戰爭的僵持局麵極為不滿,急於擴大戰爭規模,他們強烈要求鐵腕人物出馬組閣,調整日本的戰略。為此不惜搞垮了反對與德、意結盟的米內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