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大同論到理想國(1 / 1)

眼界開闊的閱讀

我小的時候,讀書的環境應該算好的,家裏書很多,我的親戚朋友也有很多是文學家,比如沈從文是我的連襟。可是在中學時候,老師常常跟我們講,說中國不缺少文學家,缺少的是科學家。老師說,中國為什麼由一個文化大國,變成被人家欺負的弱國,就是因為缺少科學。所以老師鼓勵我們盡量去讀科學。我的同學裏麵很少搞文學的,都是受老師的影響,受時代的影響。大家知道,“五四”運動講的是德先生、賽先生,這裏麵不談文學,不是說文學沒有用,可是文學不能建設新中國。最近不是有新版的電視劇《紅樓夢》出來嗎,有人會很喜歡《紅樓夢》,可是假如中國人都學成賈寶玉、林黛玉那樣,就糟糕了。

我家裏在小的時候,學古文的條件很好,雖然我們那時候已經在提倡白話文了,可是學生寫文章還是要古文,寫白話文不算數的。後來到了外國,視野更廣了。中國是一個大國,可是一向是講“四海之內”,沒有講“四海之外”的。到美國,不一樣了,美國人什麼都講“世界”,他們的確是眼界開闊,因為曆史、文化都不一樣。在中國我讀了許多古書,又到外國去讀外國書,我學了四種文字,中文、英文、日文、法文,看這些書都沒有問題。

理想國就是大同

柏拉圖寫過《理想國》,我卻是相信孔夫子的。“理想國”這個概念,我認為是孔夫子第一個提出來的。孔夫子講過“大同”思想,這個是我認為最早的“理想國”。孔夫子的理想,比歐洲的許多思想家高了許多,我要跟孔夫子走,不跟柏拉圖走。

我認為“大同世界”不是空話,我寫過一篇文章講,中國要現代化,有三個重要的人物需要重視:第一個康有為,他搞維新,走民主道路,這是第一步,他寫了一本《大同書》,這是孔夫子的思想。第二個大人物孫中山,他提倡三民主義,到處都寫“天下為公”,這句話也是孔夫子講的。第三個鄧小平,鄧小平改革開放,要建設“小康”,“小康”兩個字也是孔夫子講出來的。所以我說,中國三個重要的人物,都受孔夫子的影響。要搞社會主義,就逃不過孔夫子。

要讀外國的書

我現在主要看外國的書。我說不出哪一本書最好,不過我有一個總體印象: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光看中文的書不行,必須要看英文。英文書是世界性的,發展是驚人的。報紙上說,在歐洲許多小國家,他們搞掃盲運動,掃的什麼盲?掃的是英文的盲,不是本國文字的盲。英文的重要性大家早都知道了,芬蘭這個國家是掃英文的盲最好的。因為過去每個人是一個國家的公民,現在全球化時代,每個人是世界公民,這個情況不一樣了,所以要讀外國的書。

平時我看一些雜誌,比如《鳳凰周刊》,上麵有全世界的事情,還有很真實的思想。我還開了微博,因為我覺得要重視新科技,科學技術能夠加速信息的流通。比方說在伊朗,他們搞選舉,其實政府是要控製信息流通的。結果伊朗那邊的人都拿個手機發微博,就把消息發出去了。我還看到國外有篇文章,說現在全球化時代,國家越來越透明了,技術不斷更新,控製網絡變得很困難。事實上這是好事情,能夠加速民主的發展,整個人類的生活就會更幸福。民主也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這是幾千年來一直在發展的思想嘛。我是個樂觀主義者,人家問我,中國有希望嗎?我說中國當然有希望啦,我們改革開放,就是在接近世界,隻是我們還在走,還在接近世界。

我現在105歲了,不能出門,但是有很多朋友告訴我很多奇怪的事情。上海有朋友告訴我,說上海人講,大學裏麵有兩種“假教授”,第一種是“真的假教授”,比如我捐一筆錢給你們學校,你給我一個聘書,聘我當客座教授,這是空的啊,大家都知道這是假教授。還有第二種是“假的真教授”,就是好比哪一個官員,到大學裏當院長,按照他的級別規定應該是教授,但是他沒有學問,不會教書。

最近有很多學術造假、學曆造假的新聞,我覺得你錯了就承認錯誤嘛,為什麼要造假呢?我在很多大學教過書,從來沒有哪一個大學問我的學曆,我的文憑好像沒有用處。現在人們為什麼要造假,因為你的學問沒有用了,人家看的是文憑,這是一個根本的錯誤。從前跟現在不一樣,我的各種證件都沒有用處。

還有那個打假的方舟子,我覺得了不起,方舟子自己講,他為什麼要揭發人家的錯誤,是美國的影響。在美國你批評我、我批評你,都是可以的,到中國來就不行了,所以有人打他,所以說我們的學術界基本沒有思想自由。我認為今天的自由已經比昨天多得多了,明天我們還會有更多的自由。假如真正有了學術自由,問題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