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別人不給你機會,而是你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實力。所以,隻有從旁觀者的視角,客觀公正地體察自己、評價自己,才能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
在自我體察時,不妨向旁邊邁開一步,想象有另一個自我在半空中冷靜旁觀,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自己、審視自己,以一種鳥瞰的方式來打量自己。這種與“身處其中的我”保持一定距離的方式,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潛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實的情況。認識並把握自己的實情,便能指導自己的人生,從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做自己旁觀者的能力和勇氣,這是因為人的情商有高有低。真正的高情商者可以成為自己的旁觀者,但是不會真的袖手旁觀,他們對自己的情緒狀態能進行認知、體察、監控和掌握。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具備自我意識,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緒的幹擾而迷失、誇大,不會產生過度反應,能在紛擾的情緒中保持中立。這讓他們不僅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更能很快用另一個冷靜的自我來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比如,當被別人激怒時,他們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發生了變化,而且他們不會刻意去克製自己的不良情緒,他們會選擇兩種抒發的渠道:1.發泄出去,將對方臭揍一頓;2.丟掉它,放對方一馬,不讓它幹擾自己的好心情。對於情商高的人來說,後者自然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那樣不僅不會對彼此造成傷害,避免產生更大的麻煩,而且還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情,將壞情緒拋到腦後,讓它沒有辦法幹擾到自己。
所以,你現在知道,學會做自己的旁觀者,不僅僅是要及時發現自己情緒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旁觀者的身份來給自己作出正確的指導,你要做的不是一個“袖手旁觀者”,而是一個“熱心旁觀者”。因為你要幫助的是你自己,對拯救自己你還有什麼可保留的呢?
哈佛邏輯精點
哈佛大學幸福課講義裏有這樣一段文字:“有時候,周圍人對我們的態度和評價更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此,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並作冷靜的分析。對於他人的態度與評價,我們應該不盲從,也不輕視。
居安時要懂得思危
很多時候,一些事情在剛出現端倪,還沒有發生變化時,有的人就會提前注意到,同時努力做到未雨綢繆,以免量變引起質變,最後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麵。在生活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懂得防患於未然,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家人請朋友吃飯,朋友臨走時看見主人家的煙囪是直的,房屋周圍又堆滿了木材,便對主人說:“你家的煙囪應該換成彎曲的,周圍的木材應該移走,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不以為然。不久,主人家做飯的時候,外麵起了大風,將煙囪裏的火星吹到了周圍的木材堆上,很快便燃起了大火。四周的鄰居紛紛跑來幫忙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所幸沒有造成多大損失。為表示感謝,主人殺豬宰羊宴請四鄰。有人對主人說:“你應該宴請當初建議你改造煙囪、移走木材的朋友,如果你聽了他的話,今天就不會發生火災了!”主人頓時醒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朋友。
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別人不給你機會,而是你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實力。所以,隻有從旁觀者的視角,客觀公正地體察自己、評價自己,才能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
在自我體察時,不妨向旁邊邁開一步,想象有另一個自我在半空中冷靜旁觀,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自己、審視自己,以一種鳥瞰的方式來打量自己。這種與“身處其中的我”保持一定距離的方式,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潛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實的情況。認識並把握自己的實情,便能指導自己的人生,從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做自己旁觀者的能力和勇氣,這是因為人的情商有高有低。真正的高情商者可以成為自己的旁觀者,但是不會真的袖手旁觀,他們對自己的情緒狀態能進行認知、體察、監控和掌握。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具備自我意識,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緒的幹擾而迷失、誇大,不會產生過度反應,能在紛擾的情緒中保持中立。這讓他們不僅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更能很快用另一個冷靜的自我來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比如,當被別人激怒時,他們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發生了變化,而且他們不會刻意去克製自己的不良情緒,他們會選擇兩種抒發的渠道:1.發泄出去,將對方臭揍一頓;2.丟掉它,放對方一馬,不讓它幹擾自己的好心情。對於情商高的人來說,後者自然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那樣不僅不會對彼此造成傷害,避免產生更大的麻煩,而且還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情,將壞情緒拋到腦後,讓它沒有辦法幹擾到自己。
所以,你現在知道,學會做自己的旁觀者,不僅僅是要及時發現自己情緒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旁觀者的身份來給自己作出正確的指導,你要做的不是一個“袖手旁觀者”,而是一個“熱心旁觀者”。因為你要幫助的是你自己,對拯救自己你還有什麼可保留的呢?
哈佛邏輯精點
哈佛大學幸福課講義裏有這樣一段文字:“有時候,周圍人對我們的態度和評價更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此,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並作冷靜的分析。對於他人的態度與評價,我們應該不盲從,也不輕視。
居安時要懂得思危
很多時候,一些事情在剛出現端倪,還沒有發生變化時,有的人就會提前注意到,同時努力做到未雨綢繆,以免量變引起質變,最後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麵。在生活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懂得防患於未然,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家人請朋友吃飯,朋友臨走時看見主人家的煙囪是直的,房屋周圍又堆滿了木材,便對主人說:“你家的煙囪應該換成彎曲的,周圍的木材應該移走,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不以為然。不久,主人家做飯的時候,外麵起了大風,將煙囪裏的火星吹到了周圍的木材堆上,很快便燃起了大火。四周的鄰居紛紛跑來幫忙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所幸沒有造成多大損失。為表示感謝,主人殺豬宰羊宴請四鄰。有人對主人說:“你應該宴請當初建議你改造煙囪、移走木材的朋友,如果你聽了他的話,今天就不會發生火災了!”主人頓時醒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