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采與文茂並蒂蓮開(1 / 3)

除詩詞書畫外,晁采還有一個嗜好,就是看雲。一有閑暇,她就在窗口或庭院中仰頭凝視著天際,看朵朵浮雲變幻遊移,長時間不知疲倦。她看著白雲,常把清秀的那片雲想象成自己,把碩壯的那片當成文茂,等啊等啊,她呆呆地等著兩片雲飄到一處,最終溶為一體,再也不分開。因為愛雲,所以她給自己的居室取名為“窺雲室”,書房取名“期雲館”,就連她的侍女也喚作小雲。

期雲館外蘭花開得正濃,晁采站在花叢中體味著蘭花的幽香。晁母走出來,慈愛地對她說;“你既然愛蘭,何不詠一首蘭花詩?”

晁采知道母親是考自己的才思,立即應聲吟出:

“隱於穀裏,顯於澧潯,貴比於白玉,重匹於黃金,既入燕姬之夢,還嗚宋玉之琴。”

晁母見女兒詩來得這麼快,而且用典貼切,含義深遠,心中十分讚賞,嘴裏卻沒說什麼,隻是含笑點點頭,又回屋去了。

晁母進屋後,晁采卻仍端視著蘭花回味著自己的詩,蘭花盛開時我來賞蘭,而自己正值花期,心上人文茂卻不能來品賞。想著想著,不由得黯然神傷。

春風送暖,夏雨落紅,一個夏雨陣陣的響午,晁采坐在期雲館窗前,看著窗外被雨水打得零亂不堪的蘭花,心中倍感寂寥,感歎著韶光易逝,花落難再,思緒鬱結,難以遣散。為了渲泄心臆,她順手拈過一張素箋,提筆書成一首七言絕句:

“晚來扶病鏡台前,無力梳頭任髻偏;消瘦渾如江上柳,東風日日起還眠。”

寫成後,她覺得很想把自己的感受讓文茂知道,於是托小雲把詩箋偷偷送給文茂。文茂拿到詩箋,心中砰然一動。展開細閱,閨中人兒為情所苦,如癡如病,憔悴悒鬱,百無聊賴的心情躍然紙上。文茂此時也正對雨愁悵,因此對晁采的感受深有體會,立即提筆以詩作答:

“旭日瞳瞳破曉霞,遙知妝罷下芳階;那能化作桐花鳳,一嗅佳人白玉釵。”

文茂的詩中強烈地呼喊出他心底的願望。晁采得詩,細細揣味,深知文郎的情意。她冒雨來到院中池塘邊,精心摘下池中蓮蓬上的十顆青蓮子,用一塊錦緞包好,又遣小雲送給文茂,包中還夾著一張紙片,寫著一句話:“吾憐子(蓮子)也,欲使君知吾心苦耳!”

文茂慢慢咀嚼著送來的青蓮子,在苦澀中竟漸漸品味出一絲清香甘甜來,他頓時悟出了苦盡甘來的道理,似乎看到希望就在前麵,因而心頭為之一振,豁地站起身來,不料卻把放在膝頭的一顆蓮子彈出,落下了窗外盛水的盆中。他走出來正想去撿,剛巧一隻喜鵲飛過,不偏不倚屙下一團糞便在盆中,真讓文茂氣惱,隻好把盆中的水和蓮子一同傾在院裏的水池中。

過了一段時間,文茂發現他家原本未植蓮的池中竟然長出一枝蓮來。開頭很感訝異,仔細一想,那長蓮處正是前些日子自己傾水的地方,那顆晁果送來的青蓮子竟在文家生根發芽了。又過了幾天,蓮花開了,居然還是一株並蒂蓮花。一枝莖上相並盛開著兩朵嬌灼的紅蓮,它們相互依偎著,似乎有說不盡的愛戀。見此景,文茂心中大喜,連忙寫書信向晁采傳達喜訊。

除詩詞書畫外,晁采還有一個嗜好,就是看雲。一有閑暇,她就在窗口或庭院中仰頭凝視著天際,看朵朵浮雲變幻遊移,長時間不知疲倦。她看著白雲,常把清秀的那片雲想象成自己,把碩壯的那片當成文茂,等啊等啊,她呆呆地等著兩片雲飄到一處,最終溶為一體,再也不分開。因為愛雲,所以她給自己的居室取名為“窺雲室”,書房取名“期雲館”,就連她的侍女也喚作小雲。

期雲館外蘭花開得正濃,晁采站在花叢中體味著蘭花的幽香。晁母走出來,慈愛地對她說;“你既然愛蘭,何不詠一首蘭花詩?”

晁采知道母親是考自己的才思,立即應聲吟出:

“隱於穀裏,顯於澧潯,貴比於白玉,重匹於黃金,既入燕姬之夢,還嗚宋玉之琴。”

晁母見女兒詩來得這麼快,而且用典貼切,含義深遠,心中十分讚賞,嘴裏卻沒說什麼,隻是含笑點點頭,又回屋去了。

晁母進屋後,晁采卻仍端視著蘭花回味著自己的詩,蘭花盛開時我來賞蘭,而自己正值花期,心上人文茂卻不能來品賞。想著想著,不由得黯然神傷。

春風送暖,夏雨落紅,一個夏雨陣陣的響午,晁采坐在期雲館窗前,看著窗外被雨水打得零亂不堪的蘭花,心中倍感寂寥,感歎著韶光易逝,花落難再,思緒鬱結,難以遣散。為了渲泄心臆,她順手拈過一張素箋,提筆書成一首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