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腐敗說呸!(1 / 1)

對腐敗說呸!

“複興金融公庫”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模式,是利用國家強製力幹預經濟的政策。

但既然是帶有傾向性的投資,也就是說政府說把錢給誰,誰就能活!不把錢給誰,誰就隻能等死!而掌握了這些分配國家投資權力的人,就成為了腐敗的重災區,所謂絕對的權力就會產生絕對的腐敗,這是屬於人類社會永恒的定律!

利益熏心的官員們濫用職權,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家們為他們送上了豐厚的賄賂。企業家們剛得來貸款,就必須以禮金的方式,給政客們大量的回扣作為答謝,黑金政治就是在這樣的官商勾結間秘密進行著。

日本政府難道拿這種腐敗的黑金政治沒有辦法嗎?當然不是!

麥克阿瑟和吉田茂都早已想到了這點,他們想到了切實有效地方式來監督腐敗。如果您看過日本電影《金環蝕》的話,就會對一個情節記憶深刻,石原把官員腐敗的記錄交給了報社去曝光,而記者們拿到這樣新聞簡直是歡欣鼓舞。倒不是這些記者有多麼強的正義感,而是這就是他們的工作!監督政府官員,如果能查明他們腐敗的事實或醜聞,那麼這名記者和這張報紙都將會迅速躥紅,成為傳媒界的吸金大王。

吉田茂放開了新聞自由,讓新聞報可以任意揭露政壇醜聞,這大大震懾了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

但是,很多日本官員還停留在軍國主義時期的新聞自由管製的舊觀念上,他們敢於以身試法,甚至是成群結夥的以權謀私,但是這些膽大包天的人很快知道了輿論監督的厲害。

在1948年4月,一起名為“昭和電工事件”的著名案件爆發了,而起點正是報紙的曝光。

案件本身並不大,報紙曝光一家化肥公司為獲得“複興金融公庫”貸款而賄賂官員。讓市民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起事件在幾天後竟然形成了連鎖反應,各大報紙開始深挖內幕。結果一個巨大的貪汙網浮出了水麵,這起案件越調查越深入,竟然最後牽扯出了黨派之間的鬥爭,黑市交易,以及、企業高管和官員共用妓女的事實,可謂是五花八門,讓百姓們大飽了眼福。

這件事影響極壞,到1948年年底,共計64位執政或在野的社會黨和民主黨的高官及行賄企業家被判刑入獄。甚至連剛剛就任7個月首相的蘆田均也受此牽連下台,並最終因此事被捕入獄!(吉田茂首相1947年5月曾因選舉失利短暫下台,由社會黨的片山哲和民主黨的先後執政。)

吉田茂趁機再次登上了最高的權力舞台,由他一手建立的新聞監督製度,最後幫他打敗了政敵,他可謂是春光得意,誌得意滿!

而日本新聞界敢於不畏強權,對腐敗說“呸”的精神,也值得稱道。雖然他們的動機並不那麼單純,但這些日本的新聞工作者的所作所為不愧於他們的職業,而且他們把這種精神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今日新聞監督也是日本防範腐敗的重要利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