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歲華:草木一年一榮枯,故曰歲華。
【譯文】
蘭花和杜若均生長於春夏之交,它們花葉繁茂鬱鬱蔥蔥。獨自在幽僻的林間綻放,紅色的花朵正從紫色的花莖上冒出。漸漸到了秋季,白晝短暫起來,秋風也開始強勁。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彌漫的芳香卻始終無人欣賞。
【鑒賞】
《感遇》本是組詩,共三十八首,以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感歎和政治主張的表達為主要內容。此詩是其中第二首,詩中詩人以“蘭若”自況,抒寫自身際遇。
全詩描寫連貫,一氣嗬成,主要寫的是對蘭若的感歎。蘭指蘭花,春季開花,長於山穀;若指杜若,為香草,夏季開花,長於水邊。“芊蔚”與“青青”形容花葉的茂盛,表達“好花還須綠葉襯”之意。
頷聯由莖及花,描寫了蘭若花朵的美。詩人讚美蘭若豔壓群芳,林中各種花草的繽紛色彩在它們麵前黯然失色。紅色的花朵微微下垂,花瓣隱隱遮蓋住紫色的花莖。一句詩寫盡蘭若的芳姿。
全詩以頸聯為轉折,由讚美轉為哀歎:夏季漸漸過去了,白天的時間逐漸變短,秋風也越來越頻繁地吹起,再美的花草也終會隨秋天到來而凋零。“遲遲”對“嫋嫋”,一表天色漸變,一表其後突變,工整生動。
尾聯點明主旨,貌似評花,實為述己,寫蘭若雖豔冠群芳,但卻生於山林,孤芳自賞而無人問津,歲末隻能孤獨凋落。詩句中流露出詩人仕途不得誌,空有滿腔抱負卻難遇伯樂的苦楚心情。
登幽州台歌
【原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前不見古代聖君豪傑,後不見當今明主賢人。隻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鑒賞】
此詩感情充沛,語言風格穩重有力,是公認的傳世名篇。陳子昂素有宏圖大誌,且才學能力俱佳。此詩是詩人於薊北樓上所寫的七首詩中的一首,是詩人感時傷懷之作,意在抒發因仕途艱難而產生的挫敗、不甘之感。
前兩句橫貫古今,氣勢宏大。“古人”專指古時能夠選賢任能的帝王,例如戰國時代禮遇樂毅、郭隗的燕昭王,禮遇田光等人的燕太子丹等。但詩人又歎“後不見來者”,感歎從前的明主已成往事,而後世卻難見可與其媲美的明君,足見心中苦悶。
後兩句直抒胸臆,獨自登高遠眺,天地寬廣,宇宙無限,對比之下,詩人自歎如此渺小孤獨,不禁潸然淚下。
此詩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魏晉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一掃齊梁浮豔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在詩壇上具有拓疆開路的功勞。它營造出的藝術意境雄渾開闊,使得詩人的形象更加鮮活動人,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闊達的藝術畫麵。行文短小精悍,但情感深厚沉重,音律上多變又不顯淩亂,是難得的千古名篇。
④歲華:草木一年一榮枯,故曰歲華。
【譯文】
蘭花和杜若均生長於春夏之交,它們花葉繁茂鬱鬱蔥蔥。獨自在幽僻的林間綻放,紅色的花朵正從紫色的花莖上冒出。漸漸到了秋季,白晝短暫起來,秋風也開始強勁。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彌漫的芳香卻始終無人欣賞。
【鑒賞】
《感遇》本是組詩,共三十八首,以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感歎和政治主張的表達為主要內容。此詩是其中第二首,詩中詩人以“蘭若”自況,抒寫自身際遇。
全詩描寫連貫,一氣嗬成,主要寫的是對蘭若的感歎。蘭指蘭花,春季開花,長於山穀;若指杜若,為香草,夏季開花,長於水邊。“芊蔚”與“青青”形容花葉的茂盛,表達“好花還須綠葉襯”之意。
頷聯由莖及花,描寫了蘭若花朵的美。詩人讚美蘭若豔壓群芳,林中各種花草的繽紛色彩在它們麵前黯然失色。紅色的花朵微微下垂,花瓣隱隱遮蓋住紫色的花莖。一句詩寫盡蘭若的芳姿。
全詩以頸聯為轉折,由讚美轉為哀歎:夏季漸漸過去了,白天的時間逐漸變短,秋風也越來越頻繁地吹起,再美的花草也終會隨秋天到來而凋零。“遲遲”對“嫋嫋”,一表天色漸變,一表其後突變,工整生動。
尾聯點明主旨,貌似評花,實為述己,寫蘭若雖豔冠群芳,但卻生於山林,孤芳自賞而無人問津,歲末隻能孤獨凋落。詩句中流露出詩人仕途不得誌,空有滿腔抱負卻難遇伯樂的苦楚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