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詳),中唐著名詩僧,俗姓謝,字清晝,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湖州長城卞山(今屬浙江)人,皎然是其法號。他居於吳興杼山妙喜寺,與韋應物、劉禹錫、李端等均有交往。他的詩多寫幽境,以山水、宗教為主要題材,清淡自然,也寫過一些描寫邊塞和戀情的詩。著有詩論《詩式》,在我國古代詩論中有一定的地位。皎然為唐代詩僧翹楚,一代偉才。
尋陸鴻漸①不遇
【原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釋】
①陸鴻漸:名羽,字鴻漸,湖北天門人,後移居湖州,終生不仕,隱居在苕溪,以擅長品茶而聞名,著有《茶經》一書,有“茶聖”之譽。
【譯文】
陸羽的新居雖然離城不遠,沿著野徑坐落在桑麻中間。靠著籬笆旁邊種滿了菊花,秋天早已來到還沒有開花。去敲打柴門也聽不見狗叫,不甘心離去打聽他的鄰家。鄰居回答說陸羽已去山中,他歸來時常常是太陽西斜。
【鑒賞】
皎然與陸羽誌趣相投,是很好的朋友。此詩是陸羽遷居後,皎然登門拜訪而未遇陸羽所作。
前四句描寫陸羽新居的環境。這個離外城不遠的新居,環境幽靜,頗具野趣,與陶淵明隱居的環境很相似。沿著由人踩踏出的彎彎曲曲的小路,直走到桑麻叢的深處才看到陸羽的新居。竹籬邊種著一簇簇菊花。秋天雖然已經到了,可小花似乎還是害羞,沒有開放。這樣的環境容易使人聯想到居於世外、超絕塵俗的隱士。
後四句寫叩門未應、尋訪而不遇的場景。詩人在欣賞了朋友新居周圍的環境後,叩響門扉,但家中連犬吠的聲音都聽不見,朋友一定不在家中。詩人不想無功而返,就敲響了西邊鄰居家的門,詢問朋友的去向。鄰人說,陸羽去了山中,通常要到太陽西沉的時候才回來。“每”字顯示陸羽多數時間留連山水,不問世俗。同時也刻畫出鄰人略有疑惑的神情,也許他認為陸羽的朋友應當了解他喜愛山水和行事的方式。
整首詩,如山中的清風回旋,雖然尋訪未遇,卻未必遺憾,讀之清新明淨,心境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