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
韓琦(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祖籍相州安陽(今屬河南)。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中進士,擔任過太子中允、太常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等職。卒於熙寧八年(1075),時年六十八歲,諡號“忠獻”。韓琦生前聲名顯赫,與範仲淹並稱“韓範”。有《安陽集》五十卷。《全宋詞》中收錄其詞四首。
點絳唇
【原文】
病起懨懨,畫堂花謝添憔悴。亂紅飄砌①,滴盡胭脂淚。
惆悵前春,誰向花前愁?愁無際。武陵②回睇,人遠波空翠。
【注釋】
①砌:台階。
②武陵:即武陵溪,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譯文】
大病初起,精神困倦,畫堂裏落花滿地,使我平添了幾許愁緒。凋零的花瓣在空中飛舞,墜落到石階上,如簌簌而落的胭脂淚,讓人心碎。
春匆匆而逝,人也別離,與誰在花前共醉?愁緒如海,無邊無際。轉首回望,人在千裏之外,隻有碧波依舊濃翠。
【鑒賞】
這首詞通過對詞人剛剛病愈後所見所感的描述,抒發了詞人傷春惜時的情懷。
上片寫詞人的所見,哀傷縈繞。第一句直接交代詞人當時的情況:大病初愈,無精打采。接下來一句寫晚春之景,其中前四字“畫堂花謝”是寫花,而後麵的“添憔悴”則由景及情,既是寫花在暮春時節開始憔悴凋零,又是寫自己又老又病,憔悴不堪。寫花與寫人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詞人的惆悵憂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花而起,觸景生情,從而使人的落寞之情更添一層。後兩句寫“亂紅”,與上文緊密相連,更深一層地描景言情。“胭脂淚”以花寫人,愁緒立現。
下片言情。前兩句寫前塵如夢,現下已人去樓空,飲酒賞花已無人相伴,這是寫惆悵。緊接著寫詞人惆悵滿懷而添愁緒,並且此愁無邊無際,足見憂愁之深。結尾兩句用典抒情。“武陵回睇”指詞人追憶當年的共醉之地。隻是現在舊物仍在,人事全非,雖翹然顧盼,亦難見昔日之人,隻有綠波空翠。“空”字用得尤妙,盡現詞人此時黯然神傷的狀態。
此詞筆法精妙,含蓄幽深,情景交融,隱含著詞人對人生的感慨,讀之令人感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