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以登臨感懷為線,以長江觀感為軸,融宇宙之思、家國之痛、個人身世之感於一處,時空邈遠,境界雄渾,意境深沉,感情悲壯,涵蓋了極多的內容,使人深思。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①
【原文】
長江千裏,限南北,雪浪雲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壯,索虜②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③,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④處畫,從容頤指。
奇偉!淝水上,八千戈甲⑤,結陣當蛇豕⑥。鞭弭⑦周旋⑧,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夜聞數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
【注釋】
①晉師勝淝上:指淝水之戰。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東晉在淝水以少勝多,大破前秦軍隊。
②索虜:南北朝時,北朝人留有辮發,南人看不起北人,故以“索虜”稱之。
③南牧:即攻打東晉。
④謝公:即東晉宰相謝安,他力主抗敵。
⑤八千戈甲:指晉將謝玄帶精兵八千在淝水大破秦兵。
⑥蛇豕:這裏喻指前秦的軍隊。
⑦鞭弭:馬鞭和弓,這裏指駕車前進。
⑧周旋:攻擊。
【譯文】
滾滾長江,一瀉千裏,好像天塹一樣阻斷南北兩地;江麵上波浪滔天,一望無際。天險難以逾越,大臣的智謀也能戰勝強敵,北方的索虜豈能把江南吞噬!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南下,他們行動迅速,深入東晉境內。謝安布陣謀劃,從容不迫地指揮將士,擊破強虜,贏得了勝利。
這真是戰爭史上的奇跡!淝水岸邊,謝玄用八千精甲,擺開陣勢,抵擋住了前秦大軍的進攻。他們駕車前進,追逐敵軍。前秦軍隊看到東晉旌旗飄飄,已是望風披靡;在夜裏聽到幾聲鶴叫,以為是東晉軍隊追來,驚恐不已。這勝利使晉室能夠延長帝祚,江南百姓得到庇護。這一輝煌的功業,即使是《詩經·小雅》裏所歌頌的周宣王中興之功,也不能與之媲美。
【鑒賞】
這是一首歌詠淝水之戰的詠史之作。詞人通過對淝水之戰的回顧,勉勵南宋朝廷要勇敢抗擊金軍,維護祖國統一。
詞的上半部分是對曆史上淝水之戰的回顧,交代戰爭的環境和東晉的用兵情況。起首詞人以景入題,先以雄渾之筆勾畫出一幅長江波濤澎湃、隔斷南北的宏大圖景,為下文作鋪墊。隨後“天險”三句,交代上文寫景的原因。詞人是南宋朝廷中一名堅定的主戰派,在他心中,有一番據長江之險、保家衛國的宏偉誌向。何以見得?詞人接下來引入曆史事件。“百萬”、“倏忽”、“長驅”寫前秦軍隊人多勢眾,行動迅捷,聲勢浩大,這就營造出一種兵臨城下的緊張氛圍。然後筆鋒陡轉,先用“破強敵”三字揭示戰爭的最後結果,再用“從容頤指”寫晉軍統帥謝安氣定神閑、運籌帷幄的神情,生動傳神。詞人在這裏使用先揚後抑的手法,一張一弛,對比鮮明,把憑借人謀克敵製勝的因素強調出來,用心良苦。
這首詞以登臨感懷為線,以長江觀感為軸,融宇宙之思、家國之痛、個人身世之感於一處,時空邈遠,境界雄渾,意境深沉,感情悲壯,涵蓋了極多的內容,使人深思。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①
【原文】
長江千裏,限南北,雪浪雲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壯,索虜②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③,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④處畫,從容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