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將軍是皇後(2 / 2)

公元前1250年,商王小乙逝世,武丁繼位,成為商朝第23位國王。而他登上王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迎娶婦好為妻。原來,他也早已對婦好一見傾心,現在,他終於有能力為自己心愛的人做出承諾了。

“我若為王,你必為後”, 雖然婦好並不是武丁的第一任妻子,但卻是武丁的第一任皇後。雖然在現在看來,未免違背了“從一而終”的標準,但在當時的社會製度下,卻已經難能可貴了。

武丁繼位後,便立婦好為後,掌管後宮。由於婦好出身母係部族,屬於部族中的公主,所以婦好嫁給武丁之後,這個部族便歸順殷商,由武丁接替管理。

殷商時期,正是社會動蕩不安的時候,饑餓、戰亂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武丁剛剛繼任,麵對國家的四分五裂,常有力不從心之感。這一切,都被婦好看在眼裏。

一日,武丁又站在宮院內把酒望空,時而輕歎,時而眉頭緊鎖,似有滿腹的心事。婦好見到武王如此,自然是痛在心間。他身上的擔子實在是太重了,整個國家,整個社稷的擔子,壓得他快要直不起身了。

她輕身走到武丁身後,雙手環抱住麵前這個讓她安心的男人,“不知道主公因何事而哀歎?”婦好語音輕柔,好像生怕自己的話語讓他再感覺到負擔。

武丁沒有說話,依然看著天上明月,過了好久,武丁輕歎一聲,向東一指,“東有夷方、薄姑、萊諸”,然後向西一指,“虞、瞿、囂諸方國”,之後向南一指“毫,安虎方在列”,最後,他整個身體轉過來,麵向婦好,雙手抱著婦好的肩膀說道:“北有鬼方,羌方,犬戎。”此時的局勢如此緊張,東南西北都有強敵對自己的家園虎視眈眈,這個殘酷的現實,讓婦好這個還沒有接觸過戰爭的女人立刻緊張起來。如何幫助丈夫解決這個難題呢?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已經到了立夏時分,據婦好立後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了。

這天,一個家將神色慌張地從王宮外趕來,一見到武丁,便單膝跪地,手中拿著北方唐(殷商的地名)的戰報,原來是唐遭到了鬼方入侵,急需增援。事態緊急,武丁當即派出幾位武將前去增援,之後卻久久沒有得勝的消息。要知道,自己派出的幾個武將比敵方要強得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商朝有句古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自從北方戰事傳來之後,武丁一直愁眉不展,請當時的祭祀進行占卜,得到的答案是:亂世出英雄。也就是說,要想打勝這場仗就要出其不意,派遣一個從未上過戰場但是卻有領導才能的人。

這個人是誰呢?武丁在大殿一邊踱步一邊權衡著人選。這時,官人送來了婦好主動請纓的消息。武丁先是大吃一驚,但轉念一想,婦好雖沒有打過仗,卻並不是膽小怕事的婦人之輩,從小受母親言傳身教,對排兵作戰也頗有研究。再者,作戰的部隊中有很多是婦好以前部落的士兵,指揮起來也更得心順手。想到這兒,武丁決定同意婦好的作戰請求,由皇後代己出征!

此時兩人正值新婚燕爾,貿然讓自己的女人完成這麼危險的任務,武丁還是放心不下。在婦好臨行前再三囑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並派手下的一員大將羽對她進行協助和保護。為的就是一旦發生不測,先要保護婦好的安全。

但這次武丁顯然是多慮了。來到戰場的婦好,跟皇宮裏賢良淑德的皇後相比如同換了一個人,原本的端莊賢淑變得冷靜睿智,青羅繡帶變成了鋼鐵鎧甲。隻見她手拎一把八公斤重的銅鉞矗立於戰馬之上,如同一個軍隊的旗幟一般,引領著軍隊的作戰。

在婦好的少女時代,小婦好時常會聽大人們講一些排兵布陣的事情,明白在敵弱我強、敵多我寡的時候,以什麼樣的陣勢衝鋒能取得最好的結果。此時,這些寶貴經驗終於在現實的戰爭中得以實現,婦好也忘記了自己的女兒身份,仿佛自己生來就要在戰場上陷陣殺敵一般……

結局可想而知,婦好帶領士兵大獲全勝,連以前對婦好持懷疑態度的兩位將領,也被婦好的氣勢所折服。武丁更不用說了,對婦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