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按下葫蘆起了瓢—政府不應幹預市場調整(1 / 3)

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短期看,是通貨膨脹、過度投資導致結構性失調而引起蕭條;長期看,是製度問題,比如國有企業的過分強大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創新;更長遠看,是人口政策,中國可能在未來10年出現勞動力供應的下降。

在經濟危機時期,凱恩斯理論為政客們提供了幹預市場的借口。他們喜歡用短期政策來解決經濟蕭條、失業率增加等等。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經濟本身是有規律的,短期內使用強烈的刺激政策,必然引起經濟製度扭曲,造成新的問題和負麵影響。

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問題是前兩年刺激政策的後果。最根本的是貨幣政策出了問題,包括彙率政策,應該用宏觀的辦法去解決它。不承認問題的根源,而采用微觀的價格控製,隻會按下葫蘆浮起瓢,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訪談人: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但中國在金融危機後麵臨比較困難的局麵,您的建議是什麼?

張維迎:第一,政府應該著眼於長遠;第二,因為你著眼於長遠,所以製定政策時要忍受一些短期痛苦。市場是會有波動的,政府不要以為自己能夠糾正市場的錯誤而貿然出台政策。兩年前,大概2009年,好多西方人士都在表揚中國的刺激政策。

訪談人:中國政府的刺激政策有效?

張維迎:其實你知道,當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提到9%的時候,我們是為全世界人的痛苦承擔成本。這對其他國家來講,至少短期內肯定是好事,他表揚你,忽悠你多花錢,然後市場需求提起來,韓國的出口、日本的出口就可以大幅度增加了。但是我們現在看,隨著時間推移,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現在他又擔心問題暴露之後,你又采取措施,好比說通貨膨脹了,你就采取緊縮政策,這個緊縮政策,就可能給他們帶來負麵影響。好比最新出台的房地產政策。

訪談人:限購令。

張維迎:其中一條,二套房的首付要提到60%以上。現在回過頭看,2009年春天,金融危機來了後,房價下跌,好多人不願意買房,那就應該順其自然下跌,不要救市,但是政府擔心房價下跌,就出台了很多措施,鼓勵買二套房,鼓勵銀行發放貸款,想把樓市托起來,結果剛過半年多,發現價格又冒起來了,又出台九條十條,這麼短的時間內,政策起起落落,本身就是個大問題。政策的任何頻繁變動,都會影響企業家的預期,影響消費者的預期,從而導致經濟秩序的紊亂。

2009年的亞布力年會上,我當時說了一句話,我堅決反對政府托市,特別是針對房地產,該掉下就應該讓它掉下。但是那時候大家認為政府麵臨的壓力也很大,其中一個壓力是輿論,也包括消費者,大家認為那時候政府是應該有所作為,政府也就做了。

訪談人:可以假設一下,比如說當時政府沒有出台措施,後果是不是不可承受?

張維迎: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承受的,因為這就是經濟規律,就像8000掉到6000又掉到5000,都沒關係,到了底部後,它自然隨著經濟的恢複而恢複。

訪談人:您的觀點,比如說金融危機之後,該衰退的就讓它衰退?

張維迎:危機本身就是我們解決過去所犯錯誤的方式,不能說自己過去犯了錯誤,現在危機來了幫你解決,你又不想承受這個痛苦。就像我們人一樣,吃東西吃壞了肚子,該拉就拉,沒必要阻止,對吧。道理是一樣的,最好的政策我認為仍然是以不變應萬變。

訪談人:2011年非常顯著的現象是物價的上漲,按照您剛才的說法,政府應該怎麼應對?

張維迎:這個其實就是前兩年刺激政策的後果。現在通貨膨脹也好,或者其他問題也好,最根本的就是貨幣政策出了問題,當然包括彙率政策。如果你發出去那麼多的貨幣,過去3年,中國的貨幣增長78%將近80%,這是一定會有惡果的。我們必須承認,現在問題的根源是出在什麼地方,如果我們不承認這個根源,始終用表麵的辦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現在的價格控製,價格要申報,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訪談人:按下葫蘆起了瓢。

張維迎:對,宏觀政策出了問題,一定要有宏觀的辦法去解決它。如果這時候用微觀控製的辦法,好多時候是有害的,為什麼有害?好比說,某個產品的成本上升,如果說賣價你不讓它漲,成本就收不回來,廠家唯一的辦法就是降低質量。這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沒有解決問題。我是堅決反對微觀控製、微觀幹預價格的。

訪談人:包括對房地產市場的種種幹預措施?

張維迎:對,也一樣,房地產的問題肯定是出在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上,沒必要再到處亂找原因。房地產問題,有些人歸結為地方政府問題,有些人歸結為是房地產商問題,實際上跟我們把金融危機歸結為市場歸結為華爾街一樣,都沒找到問題的根源。但是政治家這麼講是有他們的道理的,為什麼有道理?老百姓經常感覺到,你這麼講是替他們說話,老百姓感情上認同你,也容易在政策取向上認同你。產品要漲價,政府不讓它漲,老百姓好像得到一點安慰,但學者應該告訴大眾的是,這個態度是虛假的,是一種麻醉劑。

訪談人:您覺得未來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可能來自於哪裏?

張維迎:可以分幾個層麵談這個問題,短期看,通貨膨脹、過度投資可能導致結構性失調而引起經濟的蕭條。長期看,是製度問題,包括國有企業的過分強大,好多非常好的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這會影響中國企業的創新,引起資源的巨大浪費。長遠看,我更擔心的是中國的人口政策,中國可能在未來10年出現勞動力供應的下降,這對中國經濟未來的打擊就更致命了。

訪談人:金融危機後,您一直推薦奧地利學派的經濟理論,批評凱恩斯學派的經濟理論,批評中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後的一係列大手筆,比如4萬億刺激政策,比如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現在大家都在探討這些政策的副作用,比如通貨膨脹、資產價值飆升,您怎麼看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