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對投資回報的預期(1 / 1)

☆調整對投資回報的預期

選擇基金之前,投資者都會有一定的收益預期。林奇曾說,有些投資者如果能夠從股票市場獲得25%~30%的年投資收益率,他們就會感到比較滿意了。有某些年份裏你能夠獲得30%的投資收益率,但在其他年份裏你可能隻有2%的投資收益率,甚至可能會虧損20%,這正是投資世界的基本規律之一,你別無選擇隻能接受。

經典的金融學理論告訴我們說,投資者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的,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而事實和理論卻相差甚遠。現實的市場的有效性其實並不高,而我們自己,也充滿了人性的弱點:過度樂觀及自信、貪婪、恐懼、從眾,是我們避免不了的陰暗麵。當市場跌破1 000點時,我們因為恐懼,錯失了最佳的入市時機。而當市場上漲時,我們因為貪婪,在1 700點之上增加股票和股票基金的持倉。就算我們踩準了時點,又有誰能準確地鎖定2000年的網絡股,2002年的“五朵金花”,2006年有色、軍工、地產等熱點板塊呢?

所以經典金融理論在現實上很難操作,而參考了我們的心理弱點的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反而很容易操作。比如說,金字塔式的分賬戶投資管理。什麼是分賬戶管理?舉例而言,如果有50萬元做投資,你會怎麼辦?大多數人的直覺做法是將這筆錢分成幾份,20萬元給孩子做儲備教育金,投資的風險不能太大,投資於偏債基金吧;20萬元給自己養老,時間還早著呢,可以接受點風險,但不能太多,投資於平衡式的基金吧;10萬元是準備度假用的,不怕賠,就直接投資股票。這樣的分法,就像一個金字塔一樣,將我們的投資需求按照其重要性從下往上,分成幾層,每層對應不同的投資策略,可以兼顧我們的貪婪和恐懼,並保護我們的基本財務需求,很容易操作及理解。但金字塔式的分賬戶投資管理有一個問題:如果分層太多,我們可能會失去對總體投資組合的控製,操作起來其實也比較麻煩,等於有幾個分賬戶,每個賬戶對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及相應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