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解說風格(1 / 2)

蔣元昌說:“徐家維是雲朗的大師兄,善使一對鐵尺,威力無窮,技藝高超,武林中年輕一輩的很少能有在他手底下走出三個回合的。最緊要的,他是次階武術大師!”蔣元昌刻意在“大師”兩個字之上著重了語氣。

“是麼?”廖學兵揉著下巴反問。

“館主,請您重視這位對手!”蔣元昌嚴肅的說。

武道家和武術大師看似隻相差一個等級,往往給外行人士造成一種錯覺:兩者之間似乎區別不大。就像香梨7S手機和香梨7一樣,不就是多了幾個功能嘛!

其實兩者的內容完全不可相提並論。武道家等級往往就是絕大多數武林人士一輩子能升到的最高等級了,再要往上提升,所付出的辛酸痛苦和努力汗水幾乎呈幾何倍數增長。

武術大師要求更高的戰鬥技巧、更豐富的武術種類,更高的對戰經驗以及更輝煌的成就,這些往往是絕大多數武林人士的瓶頸,終其一生也難以越過去。

曾經在一次國際級比賽後的表演賽中,一名武術大師麵對六名武道家的圍攻,從容應戰,以精準老到的經驗,采取各個擊破的遊擊戰,輕鬆解決了六名對手,自己毫發無傷。

雖然隻是表演性質的友誼賽,不具備太多參考價值,但也從側麵說明了武術大師的強大之處。

廖學兵聽完老蔣的話,感覺不以為然,道:“這什麼徐家維先且不提,你說說方元宏那小子有沒有勝算?”

蔣元昌一愣,方元宏的對手矢部雄太,他還當真不了解對方什麼來頭背景。一個老江湖再怎麼消息靈通,也不會太清楚國際上的高手,除非對方名氣太大。

幸好陪同前來的臧偉忠解了圍,用手機在網上查到有關矢部雄太的一些信息。

隻看前麵幾句話,蔣元昌就嚇了一跳,冷汗差點沒從額頭滾出來。

那上麵寫的是什麼?首先是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千年一遇的柔道宗師!令日月為之失色的鬼手絕殺!王者歸來之矢部雄太於本國柔道大賽豪取兩連勝!”

臧偉忠皺眉道:“按照日本媒體的中二程度,這個標題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

果然,翻到報道的內容,矢部雄太僅僅是連續取得兩場普通比賽的勝利而已。

蔣元昌道:“最好的辦法是觀看這個人前幾天在預選賽上的錄像。”

“這會兒哪還來得及,再說錄像也不好找。”臧偉忠道:“隻能讓元宏針對柔道的幾個要點進行防範了。”

……

下午兩點,比賽打響,作為館主的廖學兵也呆在邊上觀看方元宏與矢部雄太的比賽。

進入總決賽後,比賽場地改了,不再是在大體育場內分隔出幾個賽區,那樣觀眾難以集中,也不好觀看。由於同時進行好幾場比賽,精彩程度也會被大大分散,不利於電視轉播。

總決賽改為中小型體育館的形式,每場比賽觀眾一兩千人,在一個場地內隻進行一場比賽。觀眾更密集,距離更近,就像龍虎拳場的擂台賽一樣。

體育館的中間搭建起高出平地一米的正方形擂台,每邊長十二米,配備一名主裁判、兩名邊裁和一名主持人,兩名特邀嘉賓。

蔣元昌和廖學兵被當做選手的教練,在台下獲得了兩個距離隻有三米的位置。

比賽還有十分鍾即將開始,主持人特意過來討問選手的資料,以便開賽時進行解說。

“先生,我是本次的主、主持持持……”

廖學兵正在和蔣元昌討論戰術,隻聽來人聲音顫抖扭曲,抬頭一看,不由樂了,站在麵前的主持人臉上老大一塊傷疤,可不正是上次血獄拳場時解說過比賽、被自己一巴掌掄飛到觀眾席上的家夥麼?

血獄拳場遭遇慘敗,下麵的各級從業人員也都樹倒猢猻散,紛紛辭職離去自謀生路。正巧貝殼杯大賽即將召開,有資質的裁判員和主持人都是一大缺口。這人一等傷好,便自動尋過來投下一份簡曆,成了新的主持人。

“有什麼事麼?”廖學兵看到他胸口工作牌上的名字叫做劉誠。

劉誠滿頭大汗,賠笑道:“沒、沒沒事。”

廖學兵正色道:“你是這場比賽的解說員吧?從血獄拳場應聘過來的?”

“是是是。”劉誠想走又不敢走,愣在原地,隻覺剛好沒多久的臉上傷疤又有破裂的趨勢。那次生死鬥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五場比賽打完,廢了五名拳手,還有三名主持人。

他就是得罪中海市市長,也不敢得罪這尊瘟神。

廖學兵道:“我弟子方元宏是本場比賽選手,既然你在主持,那麼等下知道怎麼說了嗎?”

“知道知道。”劉誠連連答應不迭,後背早已被冷汗浸濕,暗道當真命大,如果不是特意過來一趟,可能自己就活不過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