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門處就設有新生接引標識,一路跟著標識,程曉雪很順利的找到了新生接引處。
這個接引處設置在一中的食堂二樓,格外寬大,負責接引的都是學生會的成員,對新同學熱情洋溢,除了交學費那裏的是幾個成年人。
深吸一口氣,平複著激動和緊張的精神,程曉雪告訴自己,她也是經曆的大風大浪、見過的大場麵的人,這種高中生報道的場麵,她hold住。
學生會設置的路引非常明確,先找到自己所屬的班級,然後交學費,領取軍訓手冊,最後離開這裏,去自己的教室見班主任和同學。
根據指示,程曉雪拿著錄取通知書和戶口,排隊到了一張課桌前。
“同學,來我看看。”坐在課桌後麵的是一個樣貌清秀的少女,應該是高二的學生,“程曉雪嗎,我來找一下你是哪個班。”
少女說完之後,拿著錄取通知書對照著找程曉雪的個人信息,在她手裏麵厚厚的一遝本子上尋找。
程曉雪忐忑的等待著。
一中高一一共有十八個班,每個班五十人左右,設置了三個尖子班,兩個是理科班一個文科班,而在理科班裏頭,有一個班是一中初中部的直升班,也是整個一中學校最重視、成績最好的班級。
尖子班之外有四個稍微次一點的重點班,文科理科一樣一半,其他都是平行班。
上一次程曉雪是在五班,一個普通的平行班而已。她的成績在其中不好不壞,也是最不起眼的一員。
程曉雪不知道這一次她會分配到了什麼班去,雖然她的成績很好,但有劉福財和蘇玥,她覺得可能不會那麼幸運的進入尖子班或者實驗班。
不過沒關係,程曉雪現在對學習很有信心和動力,最差也就在平行班,但在市一中,即便是平行班的學習風氣都是好的,她……
等下,程曉雪突然想起了一個比平行班還要特殊的班級,高一一班,不是尖子班,不是重點班,也不是平行班,美其名曰實驗班。
她入學那一年,由於各種原因,市一中和一個很差的學校簽訂了一份幫扶協議,協議中約定一中需要拿出一個成績較好的班級到那個學校的場地上課,以此來帶動那個學校的招生、學習氣氛等。
那個學校當年打出的招生招牌就是,市一中實驗基地,一對一幫扶教育,一中最強師資力量都在他們學校紮根。
協議是簽了,但是一中根本不願意把要用心培養的學生交出去,那學校口碑極差,校風一言難盡,硬件軟件設施都不怎麼樣的,什麼帶動氣氛,一中更擔心的是好學生被帶壞。
青少年,學好難,學壞太簡單了。
於是,一中想了一個辦法,把其他區縣來成績還不錯或者有些特殊情況學生湊成了一個班級,送到對方學校。
高一一班實驗班,由此而成。
進門處就設有新生接引標識,一路跟著標識,程曉雪很順利的找到了新生接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