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表情生動中
因為詩佳老師的邀約,想要寫一本有故事和書法的書,坊間的文字書法書大概都是以文字曆史、各種文字的演進來說明文字的發展過程,而我試著做一點不一樣的書法書寫。
詩佳老師的妙筆,結成了一篇一篇的文章,文章環繞著某一個漢字,也標示了文字發展過程的古、今文字,然後我必須依著故事的情景而發展出一件比較像書法創作的作品。至於字體的取材,有些參酌古代字體的字例,但是我最想做的其實是以每一篇文章的內容,發展出以色彩、空間和線條粗細快慢所形成的一件書法插畫。同樣是一棵樹,由樹的基本字形,可能是篆、隸、草、行、楷當作基本字形,再去衍生成大棵的樹、小棵的樹、老而枯的樹幹或是新長出的嫩皮。然後在不同的位置,又安排了彩色的蝴蝶在天空中飛翔,樹下又有一個躺著的莊周,字型扁平恍如睡覺做大夢。同樣的,莊周也可以坐著或是站著,可是因為故事的需要,我隻能選擇躺著,而蝴蝶也可以在低空或是花朵上采花蜜,但是同樣的故事內容,如果希望蝴蝶變快樂、飛得高、顏色有點眩惑,那我就不能寫低,於是這個創作的方式符合了意象書法的基本精神。故事完成了,書法書寫的空間、顏色、線條粗細就會跟著布白完成,真是有趣!二十幾年來,整個生命都在書法創作中逍遙,如今有一百個故事,閱讀著故事,在陽光斜射的午後,鎖在工作室裏,任線條駛乘,讓空中如有法術,讓顏色繽紛如繁星閃爍或是黑暗中鬼魅的嗤笑。寫完了桌上滿是顏料,天色也暗了,看著一幅一幅完成的文字畫,累倒癱躺在按摩椅上,看著滿地完成或失敗的每一張畫作,突然大笑或惋惜都是常有的事。
今日我們使用的漢字,在漢隸以前的古文字的階段,形象的指涉性比較明顯,其他字體如隸、楷、行、草發展到非常完整,已經類似形式的概念。對於完全不懂漢字的外國人來說,觀看的感受很容易變成形式的堆砌,就好像不懂英文的人看到A、B也是沒有差別一樣。如果我們可以在每一個漢字的形體上產生一種情境,外國人雖然看不懂這一個字原本的文字意涵,但是能夠借由觀察、想象、比喻等閱讀經驗,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理解這個漢字所要表達的情境。感謝出版社,願意支持《漢字小學堂》的出版計劃,讓我躲在白河豬寮工作室多年,每天赤腳散步,孤單漫長,思考出來的創作新方法,可以在此發表,也請各位書法先進不吝批評指教。
陳世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