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古詩十九首(1 / 2)

《古詩十九首》是漢代作品,非一時一人所作,現在研究者一般認為大抵出於東漢後期。梁代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風格相近的十九首,編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後世遂沿用這一名稱。其內容多寫遊子的羈旅情懷,思婦的閨愁,以及士人的失意彷徨,有些作品體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是漢代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代表作。鍾嶸《詩品》評價它為“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清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認為:“《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行行重行行

【導讀】

《行行重行行》寫一位女子對遠在他鄉的戀人的思念。詩歌先敘初別之情境,次敘路遠難會和自己的相思之苦,最後以勉強自我寬慰作結。全篇圍繞“思念”這個主題層層渲染,或托物比興,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喻示,具有低回反複的藝術效果。詩歌篇幅短小,語言簡單質樸,但筆致曲折,委婉動人,情韻悠長,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行行重行行[1],與君生別離[2]。相去萬餘裏[3],各在天一涯[4]。道路阻且長[5],會麵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6]。

相去日已遠[7],衣帶日已緩[8]。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9]。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10]。

【注釋】

[1]“行行”句:謂行而不止。重(chónɡ),又。

[2]生別離:活著分離。

[3]相去:相距,相隔。

[4]天一涯:天一方。

[5]阻:艱險。

[6]“胡馬”二句:謂禽獸也不忘故土。言下之意是物尚如此,何況於人。這是當時習用的比喻。胡馬,北方的馬。越鳥,南方的鳥。

[7]日已遠:一天比一天遠。

[8]緩:寬鬆。此句謂人因相思而一天比一天消瘦。

[9]顧:念。反:通“返”。

[10]“棄捐”二句:謂別再提懷人之事,還是多吃飯保重自己的身體。這是思婦無奈之下的自我寬慰之辭。

【延伸閱讀】

集評

蓄神奇於溫厚,寓感愴於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

——(明)胡應麟《詩藪》

全詩風格平易而又頗有韻味,語言淺近卻又生動含蓄。胡馬、越鳥、浮雲、白日等比喻,前後映照,彼此關聯。詩展示了思婦心理的變化,由“生別離”的怨歎,到天各一方的悲慨,到會麵難期的惆悵,最後作無可奈何之語,這一切均是被離別相思所煎迫的女子心理的寫照。

——沈文凡《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

回車駕言邁

【導讀】

《回車駕言邁》這首詩通過對節序更替、空間轉換、人事變遷、歲月流逝等方麵的敏銳感受,抒發了人生短暫的惆悵,並由此想到人生在世應當及時建功立業。詩歌以遠在他鄉的行旅之人的口吻寫成,雖然目的似乎是為了自我勉勵、警策,但字裏行間深深地流露出遠行客的失落、孤寂、淒惻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