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詞——納蘭性德(1 / 1)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官至一等侍衛。他工於詩、詞,論詩主才學,論詞主情致。其詞長於小令,風格清新婉麗,不事雕琢。王國維《人間詞話》雲:“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有《納蘭詞》、《通誌堂集》等。

蝶戀花

【導讀】

《蝶戀花》是納蘭性德為悼念亡妻而作。詞人與前妻盧氏感情深篤,但婚後僅三年,盧氏即去世。這在詞人心中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創傷,他寫了許多詞哀悼愛妻的早逝。在這首詞中,詞人主要通過自然物象來寄托自己的哀思。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月、燕子、蝴蝶,這些物象的象征意義及其在詞人心中產生的情緒是各不相同的,但它們烘托的主題隻有一個,那就是悲歎美好愛情生活的短暫易逝,表達詞人對亡妻至死不渝的深情。此詞一字一咽,情調哀怨、淒婉之致,但其中又灌注著詞人對於“情”的執著追求,這種執著表現出一種令人動容的精神力量,與詞人濃得化不開的淒苦、傷痛緊緊交織在一起,感人至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1],夕夕都成玦[2]。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3]。

無那塵緣容易絕[4]。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5]。唱罷秋墳愁未歇[6],春叢認取雙棲蝶[7]。

【注釋】

[1]一昔:一夜。環:圓形玉璧。

[2]玦:半圓形的玉。

[3]“若似”二句:謂如果愛情能像皎潔的明月一樣長在長圓,為此,詞人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不辭冰雪為卿熱”,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以是獲譏於世。”

[4]無那:無奈,奈何。

[5]說:此指燕語呢喃。

[6]“唱罷”句:謂自己的幽恨至死難消。語出李賀詩《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句。

[7]“春叢”句:用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化蝶的傳說故事。春叢,即花叢。

如夢令

【導讀】

這首詞寫遠行塞外時的孤寂和濃厚的思鄉之情。首二句描寫塞外曠野夜景,境界闊大,感受真切。在這種天地寥廓的境象中,人更易產生一種孤獨感和渺小感,並油然而生故園之思,所以就有了接來下的“歸夢”和“還睡”不願醒。全詞意境渾成,對心理、情緒的表現含蓄、入微,於尺幅之中殊有曲折之致。王國維說:“‘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人間詞話》)。

萬帳穹廬人醉[1],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2],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3]。

【注釋】

[1]穹廬:圓形的氈帳。

[2]狼河:白狼河,即大淩河。發源於遼寧努魯兒虎山,東流入遼東灣。

[3]解道:知道。第二編辭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