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公元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師事李斯門人吳公,年十八即有文名。文帝初被召為博士,力主改革,數次上書力陳時弊,受到文帝賞識,遷為太中大夫。後為權貴所忌,文帝三年(前177年)出為長沙王太傅。文帝七年(前173年)奉詔回京,拜梁懷王太傅。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懷王墜馬死,賈誼自傷失職,鬱鬱而卒。其作品後人輯為《賈長沙集》,另有《新書》十卷。
吊屈原賦
【導讀】
漢文帝四年(前176年),賈誼為權貴所忌,貶為長沙王太傅。來到屈原曾經被放逐的地方,想到這位忠君愛國的偉大詩人的不幸遭遇,作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吊屈原賦》。此賦不僅是憑吊屈原,也是傷悼自己與之相似的處境。賦中多用“兮”字,以騷體寫成。作者指出,屈原無辜遭貶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高尚節操與超凡才能,不被當時那個善惡顛倒、是非混淆的社會所容,這也未嚐不是作者的自況。
但作者對屈原因報國無門而抑鬱憂愁,並最終投江殉國的行為是不讚同的。作者認為,既然自己的才能不為世所容,那麼就應該遠遠地超越這個汙濁的世界,“自引而遠去”、“遠濁世而自藏”,犯不著被它所牽絆、拖累甚至毀滅。所以,與屈原執著於政治、人生理想不同,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可進可退的人生態度。聯係作者當時的境遇,可以看出,作者是想努力超脫現實世界給自己所帶來的不幸和痛苦,為自己的心靈尋找到平衡。
恭承嘉惠兮[1],俟罪長沙[2]。側聞屈原兮[3],自沉汩羅。造托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5],乃殞厥身[6]。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7],鴟梟翱翔[8]。闒茸尊顯兮[9],讒諛得誌;賢聖逆曳兮[10],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盜、為廉;莫邪為鈍[11],鉛刀為銛[12]。籲嗟默默[13],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14]。騰駕罷牛,驂蹇驢兮[15];驥垂兩耳,服鹽車兮[16];章甫薦履[17],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18]!
訊曰[19]: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20]?鳳漂漂其高逝兮[21],固自引而遠去[22]。襲九淵之神龍兮[23],沕深潛以自珍[24];偭蟂獺以隱處兮[25],夫豈從蝦與蛭螾[26]?
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係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27],亦夫子之故也[28]!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29]?鳳皇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30]。見細德之險徵兮[31],遙曾擊而去之[32]。彼尋常之汙瀆兮[33],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34]!橫江湖之鱣鯨兮[35],固將製於螻蟻。
【注釋】
[1]同承:承受。嘉惠:恩惠,此指皇帝的任命。
[2]俟罪:待罪。為謙詞,意思是自己力不勝任,隨時會有犯罪受罰的可能。
[3]側聞:側耳而聞,表恭敬。
[4]造:來到。托:寄身。
[5]罔極:混亂無常。
[6]“殞”:喪命。厥:其,代詞。指屈原。
[7]鸞鳳:傳說中的神鳥,古人常以之比喻賢人。
[8]鴟梟:凶猛的惡鳥。用以比喻小人。
[9]闒(tà)茸:“闒”指小門,“茸”指小草,比喻無能之輩。
[10]逆曳:倒拖著走。喻命運多舛。
[11]隨:卞隨。商湯時廉士。夷:伯夷。因反對武王伐紂而不食周粟,最終餓死。溷:混濁。莫邪(yé):古時著名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