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歲6(1 / 3)

唐冬青一向很崇拜陳老師,

陳老師是她的偶像,

她認為陳老師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唐冬青先是在校內,後來又到校外,她到處訴苦,風頭出盡。從前她一心想上宣傳隊,為的就是台下觀眾的眼光齊刷刷地投在她的身上,現在這個小小的理想輕而易舉就實現了。她一下子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小名人,名氣遠遠超過了昔日的陳伊琴,也遠遠超過了今日的蔡大媽。

唐冬青算是一炮打響。向陽小學曆來人才濟濟,有學習標兵,有運動健將,有文藝尖子,但是出一個擅長憶苦思甜的學生卻是曆史上的第一次。這是學校可喜的教育成果,校方決定把唐冬青樹成一個典型。

學校裏隻有一個人看出了唐冬青的美中不足,這個人就是宣傳隊的陳老師。自從最心愛的弟子陳伊琴被揚劇團招走之後,陳老師便沉寂了下來,做什麼事都有點打不起精神。現在宣傳隊經常是一禮拜也不排練一次,新節目說不上,老節目也越演越疲遝,大家差不多都不關心學校裏還有沒有這麼個宣傳隊,陳老師自己也承認的確是沒心勁了。

可是唐冬青再次一出現,陳老師的眼睛不由一亮。要不是名字和長相還都是老樣子,陳老師肯定會以為這是另一個人,一個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的新人。陳老師怎麼也想不到不久前剛被她從宣傳隊裏刷掉的一個人會一轉臉出脫得如此有模有樣,真是小蝌蚪變田雞,醜小鴨變天鵝。陳老師很少錯看過哪個人,這一次她卻生生沒把唐冬青這麼一個有才情的人看出來。盡管誰也沒有說什麼,陳老師還是替自己感到很遺憾。為了彌補過失,她決定親自帶一帶唐冬青。

都知道陳老師是個愛才的人,也都知道經過陳老師的手調教過的人一個個都出落得山清水秀,不同凡俗。這一次陳老師提出來要親自帶唐冬青,學校領導個個都挺高興。前幾年陳老師抓宣傳隊很有功,文娛節目搞得有聲有色,為向陽小學掙了一大把獎,名聲在外。憶苦思甜雖說不是演節目,但是與演節目有不少相通的地方,陳老師肯出手相教,唐冬青肯定會更上一層樓。班主任陸老師也很替唐冬青高興,她領著她,誠心誠意拜在陳老師的門下。

唐冬青一向很崇拜陳老師,陳老師是她的偶像,她認為陳老師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唐冬青很快忘了陳老師曾經不怎麼看得起她,見到陳老師仍然激動無比。在她的心裏陳老師高高在上,偶爾給她個笑臉就能讓她快活好幾天。如今她有機會整天整天地跟著陳老師,陳老師也是別的事情都不做隻忙她一個人,唐冬青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陳老師的教法也是與眾不同的。陳老師不讓唐冬青試講,也不要她背任何寫在紙上的東西,她隻是帶著她到處走。上午大家都在上課,校園裏靜悄悄的,陳老師領著唐冬青出了後門去買菜,下午全校開大會,陳老師領著唐冬青去電影院裏看了一場電影,第一天就這麼過去了。第二天還跟第一天差不多,不同的是電影沒看,師生兩個逛大街去了。買菜、看電影、逛大街都不是唐冬青想要的,她跟在陳老師後麵亦步亦趨,心裏卻是忐忐忑忑的,總覺得做的這些事情不夠光明正大,生怕撞到學校裏的人。陳老師卻很坦然,買菜、看電影、逛大街一樣都是自自然然的,看見熟人老遠就主動打招呼,還回回不忘記向人家介紹唐冬青,好像她隻要帶著唐冬青,做什麼事情都是正經事。

到第三天陳老師對唐冬青說:“有一句話你聽說過沒有?叫做‘功夫在詩外’,你不要以為坐下來學習才算不浪費時間。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再說一個人有長進也不是非得靠一招一式地學,學來學去有時候反而倒會學死了。你聽我一句話,學習其實是最淺層次的事,是一二三的一。長大了你就知道了,有的事情是沒必要學的,活到了那個年紀功夫自然而然就成了。有的事情也不靠學,而是要靠悟,悟到了,你就跟那些凡夫俗子不同了。”

陳老師的話說得有點玄乎,唐冬青聽得似懂非懂,但是陳老師話裏高深的意思她還是模模糊糊地領悟了,她也愈加欽佩陳老師。

唐冬青每天跟著陳老師,就像陳老師的一個小尾巴。陳老師教六個班的音樂課,一星期十二節課,每天有兩節。自從帶了唐冬青,陳老師請求校長給她每個班級減掉一節課,一星期隻上六節課。就這六節課陳老師還覺得煩,上課前後嘟嘟囔囔要抱怨老半天。唐冬青原先以為隻有學生怕上課,沒想到老師也一樣怕上課。免去了六節課陳老師還是不滿意,她又請求校長把宣傳隊也解散算了。校長認為解散宣傳隊太可惜,反過來做她工作,讓她無論如何維持著。陳老師說自己實在是精力有限,校長便通融地說那就再找兩個老師協助她,她抓總就行了,實際上就是讓別人頂上,把她騰出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