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代臨床新技術不斷湧現,各相關學科的專業分化和交叉更加明顯,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轉歸和康複的認識更加深入,這些都進一步推動著臨床醫療事業的發展。

作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範圍都是各國政府和學者關注的重點,對該類疾病的診治研究之所以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一方麵是由於基礎醫學研究發展到了細胞和分子水平,這使得原來一些病因和發病機製都不甚清楚以致治療棘手的病種,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逐漸得到闡明,因而使得在診斷、預防和治療等方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成為可能,其治療效果也就得到提高;另一方麵是由於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診治中的應用:電腦化X射線體層顯像、磁共振體層顯像、超聲二維與三維和心血管腔內顯像、多普勒彩色血流顯像、電腦化單光子發射體層顯像、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心血管纖維內鏡、心腦電生理檢查、數字減影法心血管造影技術等的發展,使診斷心血管疾病的水平顯著地提高、做出早期而又明確的診斷成為可能。激光、射頻、冷凍、電子等新技術用於進行腔內銷蝕、起搏、除顫等治療,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生物化學藥物已用於臨床,這些都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地提高。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質量也提出了愈來愈高的要求,因此醫務人員必須具備全麵的醫學理論知識、熟練的醫療技術操作能力、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良好的醫德,還要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術、提高臨床診斷治療水平才能勝任臨床醫療工作。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作者編寫了該書。

本書分三篇,既簡要介紹了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血管疾病的檢查技術以及診斷方法等基本知識,又重點介紹了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有效治療的措施,並對近年已達成共識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技術作了較為詳細的敘述。其目的是使廣大的普通內科醫師和心髒科醫師不僅能對心血管疾病進行初步診治,而且對疾病的進一步診治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書力求盡量涵蓋心血管疾病的更多內容,體現國內外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水平,但限於篇幅、時間以及編者的能力,仍尚有不全之處;加之患者的病情千差萬別又瞬息多變,因此謹請廣大同行不吝批評、指正,使本書得以完善,從而真正成為指導醫療實踐的工具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