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不能張口呼救,張健的生命係於他的牙齒。十分鍾之後,有人很快發現了他們,而這時的李飛,牙齒和嘴唇早被血水染得鮮紅。
事後,有記者采訪問韓李飛怎麼會隻用牙齒就能咬住一個人而且能挺那麼長時間?李飛回答:“當時,我頭腦裏隻有一個念頭:我一鬆口,張健肯定會死。”
從那以後,張健更加覺得李飛這種人可交,能夠與你真心交往,與你同甘共苦,能幫助你不斷地進取,成為你終生的驕傲。
人脈中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表麵上對你嘻嘻哈哈,麵帶微笑,但是你始終琢磨不透這類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因此,同他們交往,要講究分寸,把握適度,不要因為他的臉上掛著微笑,就覺得他們特別好,特別有耐心,得寸進尺,忘乎所以。當然也不是說這種人就不能交往或者不能與之共事。
對於這這種人,我們隻需掌握兩點:第一,有禮,在這種人麵前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那些汙穢的話不要在這類人麵前講;第二,有節,這裏的節是指節製。也就是說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能無限度無節製。
一位富有的投資商,想到自己的家鄉考察辦廠。縣長得知後很是高興,便熱情款待。就在投資商到達的那天晚上,縣長先是請他到酒店小聚,投資商不好意思拒絕,隻好答應了。但投資商不擅飲酒,幾杯下去,就麵紅了,有點頭暈,搖頭拒飲了。可是縣長怕對投資商招待不周,於是說盡好詞,勸其“再進”、“再進”一杯酒。投資商有風度,有涵養,就勉強地多喝了幾杯。
好不容易吃過飯。喝完酒,縣長為表達自己的“好客之情”,又邀請投資商去唱卡拉“OK”一番。這時投資商已經是很反感了,但是為了保持自己謙謙君子的風範,也為了不傷及縣長的自尊心,便陪著他折騰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投資商什麼也沒說,留了一個紙條和2000元的錢便匆匆走了。
直到投資商走,縣長也沒明白昨晚大家挺高興的,怎麼投資商就走了呢。其實這就是縣長不懂得如何看人的原因了,投資商看不慣縣長的強人所難,但為保持風度又不得不答應。顯然縣長沒有做到有禮有節,把握好度。
在現代社會裏,人們越來越渴望擴大與別人交往的範圍,以獲得自己更多的成功機會,於是,各種聚會越來越多,我們因此擁有了無數的熟人,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認識”的人。但是這些人裏也要有針對性地交往,針對性地維護。隻有這樣,才能不為人脈所累,關鍵時候讓人脈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