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得罪過你,或你曾得罪過某人,雖說不上彼此成仇,但心底確實不愉快;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可主動去化解僵局,也許你們會因此而成為好朋友,也許隻是關係不再那麼僵而已,但至少你少了一個潛在的敵人。這一點相當難做到,原因就是拉不下臉來。其實隻要你願意做,在許多時候你的風度會贏得對方對你的尊敬,因為你采取了和解的態度給他麵子。如果他還是高姿態,仍舊耿耿於懷,那是他的事。不過要化解僵局還得看場合和時機,不要太刻意,例如在酒席上、對方離職時、升官時最好,也即是說,要有個好借口。
有些人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這樣做會使敵人一直增加,朋友一直減少,最後使自己成為孤立;應該改為“不是敵人,就是朋友”,這樣朋友就會越來越多,敵人越來越少。
根據現代社會的交際觀念,社交有三個基本目標。我們不能隻強調信息共享、情感溝通而拒絕相求相助。我們不能把相求相助都當成“勢利”來看待。
我們不妨設想,有這麼一個人,他既不能與你信息共享、情感溝通,也不能與你相求相助,你會與他交朋友嗎?恐怕不會。由此可見,人際交往還是有選擇的,選擇就是一種目標的體現,拒絕目標,也就是拒絕交往。
建立“關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等式來說明。首先,要認清目標,接著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後與之聯係,建立關係。
事實上,“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生命線。和外界保持某種程度的“關係”,消息才會靈通。要是問他們這些“關係”是怎麼來的,恐怕他們也答不上來。這種事並非是鬼鬼祟祟、見不得人的勾當,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訣。他們了解“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也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蘇格拉底說過,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夠借助別人的智慧,來使自己不受蒙蔽。
一個軍隊優秀的統帥,一定是一個會合理利用自己資源的人,他能夠使上至將軍、下到士兵都達到人盡其用,這樣軍隊才能達到最優化的調配,才能打勝仗。
回想一下,在你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沒有人幫助過你。你的回答可能是有,也可能是沒有。但是敢肯定,你的成功離不開貴人的相助,隻是你沒有感覺到罷了。你想不想成功來得更輕鬆一點,成功來得更快一點?如果想,請馬上找至少一位貴人來相助。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7歲的時候,立誌想當音樂家。可是,在白宮遇見了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之後,他改變了誌向。他放棄了當音樂家的夢想,改而走政治家的道路,從此,他的人生和事業方向改變了。如果沒有肯尼迪,也許就沒有前總統克林頓,肯尼迪就是克林頓的“貴人”。
“貴人”是你生命中的開路先鋒,是你事業上的導師。找一個“貴人”相助,你能少奮鬥很長時間,也比你作的任何決定都來得重要。尋覓貴人不容易,得到貴人的幫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目標要準,成功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