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掌握市場新信息,隨機應變買土豆(2)(1 / 3)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拖延”這一不良習慣。西點將軍布萊德雷說:“習慣性拖延的人常常也是製造諸多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自己就會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不能夠把事情完成。”拖延是一種危害人成功與發展的惡習,是可怕的精神腐蝕劑。試想一下,你如果拖延了一件事,那就必定占用了之後處理其他事情的時間,如此累積,你將拖延多少事,浪費多少機遇,造成多大的損失呢?不僅如此,拖延的習慣還會滋長人的惰性,一旦產生了惰性,人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有了強烈的願望,就要積極地邁出實現它的第一步,千萬不要等待或拖延,也不必等到具備所有的條件。記住:你可以創造一些條件!

1921年,當電報機發明成功25年之時,《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談到了電報對信息傳播的重大作用。有十幾個人,就從這篇報道中得到了啟發。他們想,如果創辦一份文摘刊物,讓讀者從大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肯定會受到歡迎。但當他們申請郵局發行時,得到的答複是因為還從沒有過這類刊物,目前條件還不成熟,還要等一等。絕大多數申辦者就隻好等等再說。

這十幾人中有一位叫華萊士的青年卻毫不猶豫,他想:你郵局不發行,我可以自辦發行呀,他沒有等待,而是將訂單裝入2000個信封中,從郵局發往各地。

就這樣,這位青年創辦了世界上很少有的文摘刊物,它一下子擁有了不少的讀者,而且市場越來越廣闊,這就是有名的《讀者文摘》。到了2002年,這本刊物已成為了世界性的刊物。它用19種文字出版,發行到127個國家,年收入達5億多美元。

不要等到看清楚每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之後才開始幹。塞繆爾·約翰遜說:“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礙才行動,那就什麼也做不成。”成大事者會立刻抓住大好時機,迅速作出重大決定,然後馬上投入行動。如果你想成功,就要立即行動起來。

“拖延導致平庸,行動成就卓越”。成功其實觸手可及,隻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立即行動起來,著手去做。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生恐懼。成功的人都把“少說話、多做事”奉為行動的準則,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達成內心的願望。

2008年年初,一場幾十年難遇的大雪災襲擊了我國湖南郴州市,連續斷電十幾天,大年三十這天,人們才迎來了久違的光明。中午,長虹售後人員王紅軍家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原來,一個長虹用戶家的液晶電視出了故障。不過,用戶說可以等到過完年後再修。

但王紅軍掛完電話想:如果用戶因為電視機的故障不能收看春節晚會的話,那多麼遺憾啊!於是,他不顧妻子的抱怨,匆忙趕往用戶家中。

經過一番檢測後,他發現用戶的液晶電視是由於電源板燒壞了。可是,當時維修部裏也沒有這種型號的電源板存貨了。這時,他決定把自己家新買的液晶電視的電源板拆下來先給用戶用。於是,他馬不停蹄地回到家中。王紅軍到家後顧不上滿身汙泥,拆下自己電視上的電源板,然後匆匆返回,把用戶的電視修好後,還抱歉地說:“對不起,隻能給您換我們家的電源板,等春節後新配件到貨了我再來給您換!”

用戶激動地握著王紅軍的手說:“真的非常感謝你,以後我和我的親友換電器,一定首選長虹品牌!”

之後,有人采訪王紅軍,他說:“真的沒什麼好講的,既然我幹了長虹售後服務這行,就應該急用戶之所急,時刻把長虹用戶的需求擺在第一位!”

在上例中,由於客觀情況的影響,拖延一下也沒有問題,何況客戶也提出來可以春節以後去處理。但是王紅軍沒有拖延,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在第一時間把問題解決掉。這種做法體現在對外部即對客戶的服務上,必然能贏得客戶最大的認可;在單位內部,必然會贏得單位領導的高度肯定。

“決不拖延”就意味著高效率地工作,是在相應的時間處理相應的事。不開始行動,總是拖延,永遠也不會取得成就,一味地拖延時間,隻會喪失主動性和進取心。拖延是一種頑固的惡習,但絕不是不可改變的天性。一旦你擯棄了拖延的壞毛病,那你就等於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嚐試錯誤中學會成功

在行業圈子裏,流傳著寶潔公司的這樣一個規定: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就會被視為不合格員工。對此,寶潔公司全球董事長白波的解釋是:那說明他什麼也沒幹。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認為:無論是誰,做什麼工作,都是在嚐試從錯誤中學會如何成功的,經曆的錯誤越多,人越能進步,這是因為他能從中學到許多經驗。日本企業家本田也說:“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隻有經過反複的失敗和反思,才能取得成功。實際上,成功隻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隻能是另外99%的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