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濃濃的鄉情(1 / 3)

十三吃安糜(稀飯配鹹菜,日常飯食);

十四紮燈棚(準備鬧春,上燈);

十五上元暝(上元夜);

十六看火燭。

……

阿霞半眯著眼睛,像講古仙一樣,完全被其樂融融的春節安排所陶醉著。按照春節的日子順著講述著節俗,然後說:“這春節呀!年夜飯是開始,後麵還有好所在喲!”

“阿嬤,我安排到十六嗎?”此時已經身高馬大,又已是大學畢業,還準備自任總經理的誌軍倒是聽得很入神。他原本想找阿公泡茶,聽來聽去,老人講的都是連耳朵都長繭的那些戰鬥故事,便感到索然無味。

兩個年輕人坐在家裏如坐針氈,眼睛相互交換了一下,想溜出門去。

“小軍,今晚要守歲,不能出門啊!”阿嬤阿霞非常講究民間的風俗,一看到小孫子想出門便叫住了他。

“我知道,今晚是守歲,是團團圓圓,在家聽故事!”鄭誌軍心裏暗暗叫苦,萬般無奈,隻好索性找了一把竹製的小靠背椅,繼續聽著阿嬤講民俗。

“坐到阿嬤身邊來!”俗話說,阿公、阿嬤疼頭孫,阿爸,阿媽惜滿崽。當年這誌軍一出生,父母都在部隊工作,把屎、把尿、喂米糊,幾乎都由阿霞一手包攬,她對孫子的疼愛那是難以言表的。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小叮當都已經長成20多歲的後生仔了,但在阿嬤看來仍然是自己身邊的一個小跟屁蟲。現在她還死死地想著將孫子叫在身邊,陪伴自己。

“好!馬上!”誌軍真有點苦不堪言,他朝李躍華擠擠眼,又非常無奈地搖了搖頭,把小靠背搬到阿嬤身邊,沒事找事地問了一聲,“那十五之後就沒有安排了嗎?”

“有啊!有啊!小叮當!”阿英很少講話,這可不是她性格內向,而是這一輩子都在大嫂身邊,大嫂太能幹了,又太能說了,掩蓋了她的性格,因此不論家裏家外,她一般都用微微的笑意或點點頭表達自己意見。現在當她看到自己的孫子李躍華不停地向侄孫鄭誌軍使眼色,心裏暗暗發笑。心想,這兩個小叮當今晚一定還有安排,於是半嗔半笑地告訴後:“輩以前阿祖常說,有錢沒錢,一家人團團圓圓來過年;有吃沒吃,一直玩到驚蟄。”

“驚蟄?那是什麼時候呀?”

“你自己算啊,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半個月一個節氣,足足半月,夠了吧!”阿英一邊說,一邊掐著手指算著。

“哈哈哈!”這邊說著,那邊鄭德全、李誌烽父子四個到聽得真切,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鄭德全樂嗬嗬地應了一聲:“那後半句話呀!是懶人的一句話,你還當真?還當作教育後輩的教材?真是……”

“嘟嘟嘟……”平時一家老小都在廈門,像現在回到大嶝,能坐下來如此溫馨、如此放鬆地談天,在一年當中也隻能有這麼一兩次。大家談意正濃,鄭誌軍腰間別著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那鈴聲設置得有些詭異,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一些新鮮。老人們聽了以後,自然而然抬起頭,東張西望地尋找這是什麼聲音,但一無所獲。

十三吃安糜(稀飯配鹹菜,日常飯食);

十四紮燈棚(準備鬧春,上燈);

十五上元暝(上元夜);

十六看火燭。

……

阿霞半眯著眼睛,像講古仙一樣,完全被其樂融融的春節安排所陶醉著。按照春節的日子順著講述著節俗,然後說:“這春節呀!年夜飯是開始,後麵還有好所在喲!”

“阿嬤,我安排到十六嗎?”此時已經身高馬大,又已是大學畢業,還準備自任總經理的誌軍倒是聽得很入神。他原本想找阿公泡茶,聽來聽去,老人講的都是連耳朵都長繭的那些戰鬥故事,便感到索然無味。

兩個年輕人坐在家裏如坐針氈,眼睛相互交換了一下,想溜出門去。

“小軍,今晚要守歲,不能出門啊!”阿嬤阿霞非常講究民間的風俗,一看到小孫子想出門便叫住了他。

“我知道,今晚是守歲,是團團圓圓,在家聽故事!”鄭誌軍心裏暗暗叫苦,萬般無奈,隻好索性找了一把竹製的小靠背椅,繼續聽著阿嬤講民俗。

“坐到阿嬤身邊來!”俗話說,阿公、阿嬤疼頭孫,阿爸,阿媽惜滿崽。當年這誌軍一出生,父母都在部隊工作,把屎、把尿、喂米糊,幾乎都由阿霞一手包攬,她對孫子的疼愛那是難以言表的。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小叮當都已經長成20多歲的後生仔了,但在阿嬤看來仍然是自己身邊的一個小跟屁蟲。現在她還死死地想著將孫子叫在身邊,陪伴自己。

“好!馬上!”誌軍真有點苦不堪言,他朝李躍華擠擠眼,又非常無奈地搖了搖頭,把小靠背搬到阿嬤身邊,沒事找事地問了一聲,“那十五之後就沒有安排了嗎?”

“有啊!有啊!小叮當!”阿英很少講話,這可不是她性格內向,而是這一輩子都在大嫂身邊,大嫂太能幹了,又太能說了,掩蓋了她的性格,因此不論家裏家外,她一般都用微微的笑意或點點頭表達自己意見。現在當她看到自己的孫子李躍華不停地向侄孫鄭誌軍使眼色,心裏暗暗發笑。心想,這兩個小叮當今晚一定還有安排,於是半嗔半笑地告訴後:“輩以前阿祖常說,有錢沒錢,一家人團團圓圓來過年;有吃沒吃,一直玩到驚蟄。”

“驚蟄?那是什麼時候呀?”

“你自己算啊,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半個月一個節氣,足足半月,夠了吧!”阿英一邊說,一邊掐著手指算著。

“哈哈哈!”這邊說著,那邊鄭德全、李誌烽父子四個到聽得真切,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鄭德全樂嗬嗬地應了一聲:“那後半句話呀!是懶人的一句話,你還當真?還當作教育後輩的教材?真是……”

“嘟嘟嘟……”平時一家老小都在廈門,像現在回到大嶝,能坐下來如此溫馨、如此放鬆地談天,在一年當中也隻能有這麼一兩次。大家談意正濃,鄭誌軍腰間別著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那鈴聲設置得有些詭異,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一些新鮮。老人們聽了以後,自然而然抬起頭,東張西望地尋找這是什麼聲音,但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