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洪磊生那妹妹16歲的兒子李誌強便改名為洪誌強成了孫子。洪石匠父子喜上眉梢,父子倆將全部身心撲在這小達補身上,巴不得一夜之間將父子身上所有的石雕技術和藝術細胞都灌輸到這小達補的身上,讓他能夠迅速接過父親和祖父的錘子、刻刀,將洪家久負盛名的石雕技藝傳承發展下去。
再說,洪石匠還有一個小孫女叫洪石蘭的查某,雖然也勉勉強強讀完中學,倒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查某,如果憑她的吃苦耐勞精神,憑著她的天生聰慧接過父輩的錘子、刻刀,那絕對是一點都沒有問題的,可是閩南地區最要命的習慣便是家中的祖傳是傳內不傳外。
什麼叫傳內不傳外呢!
女兒要嫁給別人,因此在長輩看來是外人,祖傳的東西自然落不到女兒身上。
兒子是傳宗接代的,則義不容辭地落到他身上。還有便是過繼的男丁,雖然是過繼進來的,但仍屬於族內人。
這麼一來,洪石蘭再勤勞、再靈巧,祖輩的技藝也不能傳給她,這一點多少讓這小查某忿忿不平。但不平歸不平,風俗便是這樣,規矩便是這樣,誰也改變不了這個千年傳承的習俗。
再說洪誌強走進母舅家,成了母舅的兒子,也成了洪家的一分子。翌日,春風得意的洪石匠父子便帶著洪誌強正式上工。那時候,原本屬於集體製的聚祥石雕廠已經沒有多少生氣,究其原因,改革開放十多年了,一些能工巧匠都追逐潮流去城市攀高枝,更有能耐的便自己成立了裝修工程公司之類的民辦企業,到經濟特區去承接工程,掙大錢去了。而洪石匠父子靠的是技術活掙錢,倒有一種穩坐釣魚台的意思。
“靠著技術吃飯,什麼年代、什麼年月都不愁!”這是洪石匠常常教育後代的一句話。
“嗯!”兒子洪磊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早年沒讀過書,從光屁股在地上爬的時候便跟父親到石雕廠爬來爬去,興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吧,他的石雕技藝幾乎與父親不相上下。
“誌強快吃飯!上工!”這天天剛亮,洪石匠便早早叫醒了孫子。
“石蘭,中午送飯時多煎一個雞蛋,誌強在長身體,要吃好一些!”叫完孫子,又叫孫女。
“知道了!”聽到爺爺的叫聲,石蘭有一點心不甘情不願地應著。講實在話,她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小查某。以前每次到工地給祖父和阿爸送午飯,她都非常投入地站在一旁認真觀看長輩們怎麼樣將一塊坯料加工成刻料,然後又怎麼畫成線,怎麼由粗線到細線的雕刻全過程。前幾年,還背著父親、祖父找了一塊花崗岩石在家中試著雕了一尊石獅子,那石獅子張著嘴,嘴裏含著一顆珠子能轉動,卻又掏不出來,栩栩如生,實在惹人喜愛。後來還帶到學校送給小夥伴們玩耍,連老師看了都直誇石蘭很有雕刻家的氣質。
不久,洪磊生那妹妹16歲的兒子李誌強便改名為洪誌強成了孫子。洪石匠父子喜上眉梢,父子倆將全部身心撲在這小達補身上,巴不得一夜之間將父子身上所有的石雕技術和藝術細胞都灌輸到這小達補的身上,讓他能夠迅速接過父親和祖父的錘子、刻刀,將洪家久負盛名的石雕技藝傳承發展下去。
再說,洪石匠還有一個小孫女叫洪石蘭的查某,雖然也勉勉強強讀完中學,倒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查某,如果憑她的吃苦耐勞精神,憑著她的天生聰慧接過父輩的錘子、刻刀,那絕對是一點都沒有問題的,可是閩南地區最要命的習慣便是家中的祖傳是傳內不傳外。
什麼叫傳內不傳外呢!
女兒要嫁給別人,因此在長輩看來是外人,祖傳的東西自然落不到女兒身上。
兒子是傳宗接代的,則義不容辭地落到他身上。還有便是過繼的男丁,雖然是過繼進來的,但仍屬於族內人。
這麼一來,洪石蘭再勤勞、再靈巧,祖輩的技藝也不能傳給她,這一點多少讓這小查某忿忿不平。但不平歸不平,風俗便是這樣,規矩便是這樣,誰也改變不了這個千年傳承的習俗。
再說洪誌強走進母舅家,成了母舅的兒子,也成了洪家的一分子。翌日,春風得意的洪石匠父子便帶著洪誌強正式上工。那時候,原本屬於集體製的聚祥石雕廠已經沒有多少生氣,究其原因,改革開放十多年了,一些能工巧匠都追逐潮流去城市攀高枝,更有能耐的便自己成立了裝修工程公司之類的民辦企業,到經濟特區去承接工程,掙大錢去了。而洪石匠父子靠的是技術活掙錢,倒有一種穩坐釣魚台的意思。
“靠著技術吃飯,什麼年代、什麼年月都不愁!”這是洪石匠常常教育後代的一句話。
“嗯!”兒子洪磊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早年沒讀過書,從光屁股在地上爬的時候便跟父親到石雕廠爬來爬去,興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吧,他的石雕技藝幾乎與父親不相上下。
“誌強快吃飯!上工!”這天天剛亮,洪石匠便早早叫醒了孫子。
“石蘭,中午送飯時多煎一個雞蛋,誌強在長身體,要吃好一些!”叫完孫子,又叫孫女。
“知道了!”聽到爺爺的叫聲,石蘭有一點心不甘情不願地應著。講實在話,她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小查某。以前每次到工地給祖父和阿爸送午飯,她都非常投入地站在一旁認真觀看長輩們怎麼樣將一塊坯料加工成刻料,然後又怎麼畫成線,怎麼由粗線到細線的雕刻全過程。前幾年,還背著父親、祖父找了一塊花崗岩石在家中試著雕了一尊石獅子,那石獅子張著嘴,嘴裏含著一顆珠子能轉動,卻又掏不出來,栩栩如生,實在惹人喜愛。後來還帶到學校送給小夥伴們玩耍,連老師看了都直誇石蘭很有雕刻家的氣質。
現在,隻是祖父和父親封建意識太濃,硬是不讓她名正言順地學藝,更不想將這技藝傳給自己,而是每天打發自己煮飯、送飯,連繼續上學的機會都不給。因此,當爺爺又交代她給弟弟他們送飯時,心裏有一萬個不願意,一萬個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