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伏伽巡視了半場,重新走到正前之時,一名學子遞上了考卷,三篇策論已經寫完,而此人徐清看了一眼,正是孫伏伽!孫伏伽拿了第一篇遞給徐清,兩個人就地將卷看起來,
第一篇策論的題目是:“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此語於今何用……
這其實算是一篇高考常見材料作文,材料的意思是子貢想不在使用揚來舉行告朔,孔子說:阿賜,你愛這羊,所以 可憐它,我卻愛惜禮法,不能壞了禮法啊。然後請你認為這句話在“當代”的現實中有什麼作用,字數不少於多少字雲雲。
而孫伏伽的論題是:“聖人之心,惟知有禮而已” ,徐清看了,心道不錯,這個題選得上乘。再然後,孫伏伽寫到夫告朔之禮,大禮也,何暇為餼羊惜哉。徐倩一路看下來,洋洋灑灑五百字,氣勢恢宏,論理精辟,還有韻律,要是讀出聲音來,必是朗朗上口。特別是沒有什麼故意顯露才華的生僻字,半文盲才子徐清,能夠讀得明白,徐清忍不住點點頭。
“徐老弟,這人的文章如何?”杜如晦看完了兩片策論問。
“嗯,還不錯……”徐清不知道看文章評分,隻覺得孫伏伽這篇文章寫得明白,讀起來爽快,於是說了個中等。這是杜如晦不願意了,鄙視地看了一眼徐清道:
“嗬,你是大才子,眼界也高,這文章隻是不錯。不過照我看來,真稱得上是錦繡文章!”
“哇哈哈……”徐清打哈哈掩飾了一下說:“杜大人看這人的文章能排第幾?”
“噓……”杜如晦做了個手勢,壓低了聲音道:“這文章恐怕是前十的,隻是不知道,這個孫伏伽是哪家的人……”唐代考試不糊名,考官直接知道卷子的主人。
“哦……”徐清聽了不擔心,不出意外的話,曆史應該不會改變。再者說孫伏伽隻要成了進士,那隊自己就是大大的好,狀不狀元都是雞肋了。
一天時間,三篇策論完成,再過三天考第二場詩賦。不過第一天的考完之後,三天之內已經大概將卷閱過了,已經入選了五百名預選的人,將著幾百人的名字做成榜發出去,沒上榜的人下次就不會來參加了。不過也不是強製的,如果考生願意參加,也是可以的,隻是……嗬嗬……
整個考試期間,徐清隻是打醬油罷了,再加上用一個“第一才子”的名氣來鎮場。第一次科舉,前麵名次的製定還 輪不到主考官左右,皇權,官僚,士族等各方勢力協調下,排序才製定下來。作為主考官的徐清,隻不過又有了提前知道和建議的權力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孫伏伽依然中了狀元。隻不過這個狀元除了他本身的才華之外,還是李氏強烈要求,為了體現招納寒士的基本方針,而選上的。除了他,前十名,就全都是貴族了。
外人不知內情,孫伏伽鯉魚躍龍門,一鳴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