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多塘”是西鄉塘的誤筆,日本朋友千葉加子就是這樣寫在寄給我的信封上的。這倒是應了西大水塘之多吧。
大禮堂兩邊的水塘、菜市周邊的水塘、老外語樓通往文法樓的實心橋兩邊那掩映在竹林旁的水塘、易樂多超市與新開辟的老露天劇院公園之間的水塘、中加學院與君武樓之間的水塘、西區的水塘、東校園的水塘等等等等,無論是過去養魚的還是現在種荷花的,我都不太喜歡。我最欣賞的是北區的西邊、最西最西的盡頭那雜草與樹枝間看過去、水麵上漂著水葫蘆的那個大水塘。近處的水是深綠的,有點濁。遠處的水卻清清的、平平的、靜靜的,水麵很寬、很長,當中有一道不到一米寬的土梁或者叫做土渠隔著。近處與遠處也有土、石、泥,塊塊條條、似隔非隔地圍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小水塘。靠北頭的土梁上有一個用木版和席子搭成的小屋棚,那是養鴨人的住處。梁那邊的水麵上,雪白的、半大的鴨們三三五五地遊著。
棚屋的破舊卻透出樸實,偶而從屋裏傳出幾聲狗吠,走出個把大人、孩子。人的倒影與棚屋的倒影同時映入水中,與遠處的白鴨組成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畫麵。
那水塘是公有的吧,我不知道它有幾分之幾屬於西大,至少離岸這邊比較近的應該是西大的。水塘很深,水麵離岸上就有一人多高,岸邊與低窪地上樹木、雜草千姿百態,直直高高、葉兒細細的,粗粗壯壯彎彎曲曲、大枝大葉、倒向水麵的,應有盡有。樹葉的顏色也是各種各樣的,墨綠、深綠、淡綠、奶白、花葉、青紫、淡紫、粉紅、橙黃等等。有的嫩葉就像紅花,有的花兒卻像葉子。矮矮的金橘樹兒掛滿了圓圓的金黃的果實與茅草使勁地從藤藤刺刺裏鑽出來,探頭探腦地瞧著自己在水麵的身影……
類似這樣的水塘我在廣西民院見過,在西大附近的武警醫院也見過,可惜的是西大再也沒有這樣的水塘了。如今這水塘已變成大車轟隆飛馳的寬闊馬路,而西頭那種迷人的幽靜也隻能是漂浮在“老西大”記憶深處的一個亮點了。
“它沒有了!連名字還沒給它起上就沒有了!”我邊寫邊這麼自言自語地說著。可我最多也隻能算作一個“中西大”,聽比我老得多的“老西大”說著更遠更遠的久遠西大,那風光,那野趣才叫“過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