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正因為如此,《花花公子》雜誌曾稱其為“美國最大的校園派對”。有趣的是,當局也因此發明了一種衡量小鎮在萬聖節期間的人們慶祝活動“烈度”的方法,那就是看當天違法亂紀行為的數量的多少。比如,在2011年的萬聖節之夜,警察共逮捕了228個尋釁鬧事的人,發出了230張傳票。可能除了早已見怪不怪的小鎮居民外,這個數字想必會令所有的人咂舌。而今年當局估計,萬聖節的火爆程度不會低於這個數字。那些臨時架設的鐵絲網和物業管理部門分發給居民的腕帶,還有路口隨處可見的警車和警察也都是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洪水一樣的萬聖節訪客而已。

但是,今年的高潮提前到來,因為萬聖節那天剛好是星期三,所以狂歡活動在周末的三天裏突然出現並達到了高峰。當然,正如當局事先所估計的,今年逮捕的人和發出的傳票與去年差不多。那幾天,特別是黃昏時分,在小鎮的街道上,特別是臨近海邊的那條最熱鬧的“海灘大道”(Del Playa Drive)上,到處都可以見到那些把自己打扮成心目中的偶像的人,瑪麗蓮.夢露,加勒比海盜,施瓦辛格扮演的機器人終結者,泰迪熊,熱狗等。周六下午,我路過一家露天咖啡館的時候,赫然發現我的鄰居傑克把自己化裝成了一個血跡斑斑的僵屍,這個金發小夥子幾乎已經完全變了樣,他的臉上有一道長長的刀疤,兩個白眼窩裏似乎都是血,而透過像被利器劃過的白色的圓領衫,可以看見裏麵一道道血紅的傷口。顯然,他對自己的扮相相當滿意,一看到我就向我舉起了咖啡杯。可是我在向他點頭微笑並誇獎他這扮相實在酷之餘,同時卻一直在想,他把自己弄成這樣是希望自己獲得更多的力量能夠嚇唬住別人呢,還是希望別人同情自己的可憐的境遇?

因為,我覺得,萬聖節在美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甚至比聖誕節的影響還要大很多,就是因為它的到來可以讓人們把自己的夢想瞬間變為現實。不僅小孩子們可以扮成哈利.波特或者白雪公主,喊著“不招待就亂來”(Tribsp;or Treat)的口號到處去恐嚇大人討糖來吃,就是成人們也可以在這一天放縱一下,把自己打扮成自己想成為的人,以讓自己夢想成真。所以,在萬聖節,人們不隻是把自己裝扮成讓人感到恐怖的僵屍或吸血鬼,更多的是讓自己變成自己的偶像。而事實上後者也遠遠多於前者,因此,我覺得可以把萬聖節稱之為“成聖節”,幾乎每一個人都通過扮演自己的偶像,讓那些偶像在自己身上複活或者再現,得以深度釋放自己的內心的各種欲望,卻不至於羞愧或者讓人不齒。

而且,隻要不借機酗酒或者打砸搶,你怎麼化妝都不會違反法律。2006年的萬聖節,我曾在洛杉磯和朋友一起參加了在聖塔莫妮卡大街上舉辦的著名的化妝遊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各種各樣的扮相中,我不止一次看到了戴著長長的假發穿著高跟鞋和白色的超短裙的男人,以及把自己打扮成男人的女人,她們常常在雙腿之間掛著一根巨大的幾乎垂到地上的男性的陰莖,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要扮演的對象。而有個男人可能在現實中對自己的性能力不夠自信或者過於自信,居然在自己的腰間掛了四五根這樣的玩意,但無論如何,他的這個扮相都讓我這個含蓄的東方人肅然起敬。

顯然,作為一個特別的節日,萬聖節所起到的功能不僅僅是滿足人們正大光明的夢想的機會,它還給人們內心的黑暗的平時並不合法的欲望留下來一個合法的宣泄的渠道,這也就是為何在萬聖節,人們所飾演所複活的偶像不僅僅有英雄,也有小醜,不僅有好人,也有壞人的原因。萬聖節也被稱為美國的“鬼節”,也可以說在這一天裏,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釋放自己心中的各種“鬼”的機會,同樣,這些“鬼”正是平時不能釋放也是不能見到天日的。而節日的意義就在於人們能夠在此期間合法地“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