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現在八十歲的張柬之選擇爆發。在張柬之的組織下,一些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來,這些人包括秋官侍郎(司法部副部長)張柬之、天官侍郎(文官部副部長)崔玄暐、中台右丞(國務院右秘書長)敬暉、司刑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他們共同組成了兵變的核心。五個人定下兵變計劃之後,張柬之又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對於兵變能否成功至關重要。這個人便是右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李多祚其實不是漢人,他原本是一位靺鞨酋長,後來歸順唐朝,因為屢立戰功深受李治和武則天的賞識,輾轉升遷便升遷到右羽林軍大將軍,負責守衛皇宮。在之前的接觸中,張柬之知道李多祚非常重感情,言語之中經常提及李治對自己的恩德,思慕之心溢於言表,張柬之由此認定,這是一個心向李唐王朝的人。張柬之找到李多祚,雙方交談了起來。張柬之問道:“將軍歸唐多少年了?“李多祚回應說:“三十多年了。“張柬之繼續問道:“將軍鍾鳴鼎食,盡享富貴,這些富貴是誰給你的?“李多祚頓時感慨地說道:“當然是先帝。
“張柬之抓住機會啟發道:“現在先帝的兩個兒子受姓張的兩個小子欺負,難道你不想就此回報先帝的恩德嗎?“李多祚頓時明白了張柬之的意思,立刻說道:“隻要有利於國家,聽從宰相您的指示,不會再顧慮自己的妻子兒女。“張柬之滿意地點了點頭,好,兵變已經成功了一半。有了李多祚的加入,再加上原來左右羽林軍中已經安插進去的楊元琰、敬暉、桓彥範、李湛,張柬之手中已經有了一支成形的兵變部隊。一切準備就緒,桓彥範和敬暉秘密晉見了李顯,李顯同意了。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兵變正式開始,張柬之兵分兩路,一路由他以及崔玄暐、桓彥範帶領,直撲玄武門,一路由李多祚、李湛以及李顯的女婿時任東宮內直郎的王同皎帶領前往東宮迎接李顯。關鍵時刻,李顯又猶豫了,他還是有些害怕。如果李顯猶豫不出,張柬之的兵變便師出無名,很有可能無疾而終,或者中途失敗,隻有李顯這個皇太子出麵,兵變才能師出有名,而現在,他猶豫了,不想出頭。
這時,李顯的女婿王同皎站了出來,對李顯說道:“先帝把江山社稷交給殿下,不料殿下被無端廢黜,對此人神共憤,至今已經二十三年了。今天禁軍和政府高官都行動了起來,同心協力,誅殺暴徒,光複李唐社稷,還是請殿下前往玄武門,滿足人們的願望。“李顯還是有些為難:“暴徒是該誅殺,可是皇上身體欠安,可別驚動了她,我看各位不妨還是往後推一推吧,以後再謀劃。“一旁的羽林將軍李湛急了,他急切地對李顯說:“各位將軍和宰相不顧家族安危,冒著家族被屠的危險起事,就是為了光複李唐社稷,殿下這麼說,就是要把他們往油鍋裏推。如果要阻止他們,還是陛下自己親自出麵吧。“李湛一句話點醒了李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現在不是你猶豫不決的時候,必須當機立斷。李顯終於下定了決心,他也厭倦了這提心吊膽的日子,今天該做個了結了。在李湛等人的擁護下,李顯來到了玄武門前,張柬之一直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兵變正式開始。
張柬之一聲令下,兵變士兵向守衛玄武門的守軍發起攻擊,由於事發突然,守軍猝不及防,沒費多大勁,兵變部隊便衝破了玄武門,直撲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在迎仙宮長生殿的長廊下,聞訊而出的張昌宗和張易之與兵變部隊遇個正著,張柬之不跟他們廢話,直接下令亂刀砍死,兩位傾國傾城的麵首便這樣香消玉殞。緊接著兵變部隊包圍了長生殿,被驚醒的武則天坐了起來,抬眼一看,迎麵走來的是張柬之等人。武則天急切地問道:“何人作亂?“張柬之回答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泄,故不敢提前奏報。臣在禁宮中調動部隊,罪當萬死!“武則天的心被狠狠地紮了一下,她意識到,她遭遇了逼宮,她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武則天往張柬之的身後一看,看到了自己的兒子李顯。武則天對李顯說道:“原來是你啊!現在暴徒已經誅滅了,你可以回東宮了。“武則天是在做最後的掙紮,她把寶押在兒子的軟弱上,她知道這個兒子怕自己如同老鼠怕貓,如果能把他詐回去,自己還能贏得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