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一個王朝如果開國皇帝是苦出身,那麼這個王朝的開國皇帝一般為人很苛刻,對待功臣會痛下殺手,比如西漢的劉邦,明朝的朱元璋;而厚待大臣的皇帝往往是貴族出身,比如東漢光武帝劉秀,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等等。由此是否能得出結論:一個皇帝的出身或許就能決定他的執政風格。細想一下也可以理解,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的苦出身,他們的內心已經在歲月的磨礪中成為鐵板一塊,因此在捍衛王朝利益時就會不擇手段,而劉秀和趙匡胤這些人出身相對不錯,而且受過良好教育,在內心深處反而留有仁慈的一麵,兩相比較,執政風格便是千差萬別。由皇帝說到皇後,如果說開國皇帝的出身影響一個王朝的執政風格,那麼皇後的出身是否也會對這個王朝有所影響呢?記憶最深刻的是明朝的萬曆皇帝,他的姥爺原本是自耕農,後來為了生計跑到北京當泥瓦匠,這個人最大特點就是貪財,後來貪財的習慣就通過萬曆皇帝的母親傳給了萬曆皇帝。
終萬曆皇帝一生,他都是一個貪財的皇帝,而他的子孫,多數也跳不出這個圈。由此可見,皇後的出身真的會影響一個王朝。韋皇後的出身同樣影響了李顯的王朝。從韋皇後的出身來看,她的出身跟之前的幾位皇後沒法比:竇皇後出身貴族,長孫皇後出身貴族,王皇後出身豪門大族,武則天的父親也官至工部尚書,而韋皇後呢?她的祖父隻當過貞觀年間曹王府典軍,父親韋玄貞之前也不過是普州參軍,如果算是地主階級,也頂多算寒門地主,跟武則天的出身都沒法比。當然,這並不是唯出身論,隻是從出身來分析韋皇後,從其出身以及之後的表現來看,她是一個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淺薄女人,同時她把這種淺薄遺傳給了安樂公主,然後一家人淺薄到了一起。李顯為什麼會有後來的禍事?在我看來,這就是窮人乍富的結果,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承受不了從天而降的富貴,就像有些人承受不了從天而降的彩票巨獎一樣,民間一直有“坐不住福、壓不住財“的說法,盡管有些迷信,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總而言之,韋皇後的出身決定了她的眼界,而她的眼界又決定了她的命運。小時曾經學過一篇課文,課文裏有這樣一首小詩: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寫的小詩,說明在革命的號召下自然會有千千萬萬個夏明翰站出來。與夏明翰烈士的效應一樣,武則天這個古今少有的女皇也產生了特有的效應,以至於她的兒媳亦步亦趨,向著她的高度,邯鄲學步。公元705年十一月二日,文武百官向李顯奉上尊號:應天皇帝,向韋皇後奉上尊號:順天皇後,隨後李顯與韋皇後一起祭祀了宗廟,告謝受尊號的意義。這是韋皇後學習武則天的開始,她也試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公元707年八月,尊號再次升級,這次上尊號非常有意思,程序如下:韋皇後率領文武百官向李顯奉上尊號:應天神龍皇帝;之後,宗楚客率領文武百官上韋皇後奉上尊號:順天翊聖皇後。整體過程如同拋磚引玉,用李顯這塊磚,引出韋皇後這塊玉,而這一切的總導演則是韋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