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縣令準備放棄搜捕打道回府時,李重福突然出現在裴巽家門口,縣令當即打了一個寒戰,趁李重福的人還沒有反應,縣令一不做二不休--奪門而逃。其實逃跑的縣令並非急著逃命,而是急著去報官,他一口氣跑到了洛陽留守府,報告了留守長官。聽到他的報告後,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做了同一種反應--奪路而逃,唯獨洛州長史崔日知挺身而出,帶著一隊人馬前去迎戰李重福。幾乎與此同時,李重福帶領著人馬向洛陽屯軍大營趕去,他的身後已經有數百人,一旦這些人進入屯軍大營,李重福再拿出先帝遺詔,形勢將一發不可收拾。李重福還是晚了一步,有人比他提前一步到了屯軍大營。比李重福提前一步趕到的是殺妻解套的李邕,此時正擔任留台侍禦史,他恰巧在洛陽城南洛水橋看到了李重福,隨即飛奔,比李重福提前一步進入了屯軍大營。李邕氣喘籲籲地對士兵說:“李重福雖然是先帝之子,然而在先帝健在時已經犯過罪,這次無故進入洛陽,必定是作亂。我們受朝廷委派在這裏鎮守,自當盡職盡責,平定叛亂,以期富貴。
“李邕一句話就給李重福定了調,再想調動屯軍大營的士兵已是癡人說夢。不久,李重福抵達屯軍大營,正想公布李顯的遺詔,卻發現自己受到了屯軍大營的熱烈歡迎,他們居然用熱情洋溢的箭雨來招待自己。屯軍大營沒戲了,隻能再到洛陽留守府碰碰運氣,那裏也有部隊,如果能夠調動,還可以起兵。人到走背運的時候,喝水都能嗆個半死,李重福很快發現,自己太背了,洛陽城的城門居然都已經關閉,想去留守府已經沒門了。氣急的李重福衝到了左掖門下,想用火燒開左掖門的城門,然而還沒等他燒,城門自動打開了,一隊凶神惡煞的騎兵向他衝了過來。李重福知道自己的起兵夢就此破滅,隻能先保住命再說。李重福撥轉馬頭,從防守不甚嚴密的上東門衝出了洛陽城,一路飛奔跑進附近的山穀,借著夜色的掩護躲藏起來。戰戰兢兢熬過一夜之後,李重福本來以為會迎來第二天的浪漫日出,卻沒想到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搜山部隊。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夢想是奪取東都底定天下,現實是天地之大卻已無藏身之處,或許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心灰意冷的李重福縱身跳入河中,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無情的河水,時年三十歲。李重福隨水而逝後,他的同盟軍鄭愔和張靈均的路也走到了盡頭。原本鄭愔還在尋求自救,起兵失敗後,他更換了自己的發型,然後換上一套女裝,夢想用男扮女裝的方式蒙混過關。然而這個方法沒有奏效,搜捕的士兵還是把鄭愔揪了出來,跟張靈均一起拘押審問。相比之下,張靈均倒是很有風度,他不慌不忙,從容應對,絲毫看不出起兵失敗的窘迫,而此時的鄭愔卻已經戰戰兢兢,牙齒相碰,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張靈均不屑地看了鄭愔一眼,歎息一聲:“跟這樣的人一起起兵,活該我失敗!“隨後兩人被公開處斬,結束了開創天下基業的春秋大夢。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張靈均是從容的,而鄭愔卻是心有不甘的,幾十年來,他在仕途浮沉,像一個小蜜蜂一樣飛來飛去,結果就是這樣的結局。鄭愔不斷回想著自己的仕途:自己先是投靠來俊臣,憑借來俊臣的推薦走上仕途;來俊臣倒台之後,又投靠張易之;張易之倒台後,又投奔韋皇後;韋皇後倒台後,又投奔李重福,而現在,兩手空空,一刀兩斷。別人都是“跳並快樂著“,而他,跳,摔死了!原來跳槽也要講究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