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十一月二日,皇帝李旦將兄長李顯安葬於定陵,奉上廟號:中宗,自此,李顯蓋棺定論,無論是委屈還是不服,他的一生就定格在“中宗“這個廟號之上。值得一提的是,心比天高的韋皇後並沒有隨葬定陵,她已經被廢為庶人,沒有資格陪葬,混了一輩子,到最後連陪葬的資格都混丟了,這輩子真是白混了。那麼誰來頂替韋皇後的空缺呢?大臣們想到了當年被武則天活活餓死的王妃趙女士,她可以光明正大地陪葬。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沒有人知道趙女士埋在哪裏,就像李隆基不知道自己生母埋在哪裏一樣。沒有辦法,大臣們隻能用衣服替代,他們找出了趙女士當年參加祭祀時穿過的衣服,然後舉行了招魂入棺儀式,中宗李顯就這樣與趙女士的衣服長眠於地下。從這時起,李唐王朝完全走進李旦的時代,太子李隆基也在享受著自己的太子生活,對於眼前的一切他很滿意。
如果不是祖母武則天打亂了李唐王朝的正常秩序,父親李旦這個排行最小的兒子怎麼會繼承大統呢?如果不是祖母顛覆了正常的綱常,自己這個排行第三的皇子怎麼可能成為太子呢?看來生活中的變化也未必是壞事,至少自己和父親就是生活的受益者,隻是受益的背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過去了就過去了,人還是要活在當下。在李旦和李隆基的努力下,李唐王朝的秩序基本恢複,而李旦起用的姚崇和宋璟已經表現出良相的潛質,短短幾個月他們就已經清退了大量的“斜封官“,官場風氣大為改觀,看來還是事在人為。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李隆基隻是有些隱隱擔憂,父親這個皇帝當的還是沒有底氣,每逢宰相向他彙報,他居然先問跟太平商量沒有,然後再問與三郎(李隆基)商量過沒有,一點都沒有自己的主見。想到這裏,李隆基歎息一聲,看來性格真的是與生俱來,靠後天的改變實在太難。李隆基不再去想父親,他轉而想起了姑姑太平公主,自從父親登基以來,姑姑在朝中越來越紅,朝中宰相甚至都由她指定--七個宰相有五個出自她的推薦,她是不是對朝政太熱衷了?或許姑姑身上有祖母的遺傳,所以她想學習祖母,然而畢竟時代不同了,祖母和韋皇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難道姑姑還想還原那個時代?不行,絕不行!天下是李家的天下,天下是高祖太宗底定的天下,李唐王朝的皇權絕不允許他人染指。或許,我應該做點什麼了,李隆基暗自對自己說。請看下部《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