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春三月,春寒料峭。入夜一場北風刮來,到了早晨,整個太原郡的山山水水竟然落了一層雪粒。汾水橫貫太原郡,它剛剛掙脫了冰層的羈絆變得喧響起來,正欲以奔騰之勢向兩岸播撒新綠,不料這場倒春寒使其放慢了腳步。
從太原城溯汾水而上,行約四十裏,就到了溝壑縱橫、林木蔽天的蒙山。隻見滿山鋪滿了落葉,樹幹上殘存的黃葉在風中掙紮、顫抖著。經曆了一個嚴冬的枯草鑲滿了溝溝坎坎,放眼望去,遠處和近旁都是蒼黃一片。這裏是隋煬帝禦幸晉陽宮時的狩獵場所,尋常人不許進山,動物保持了安謐的居住環境。這不,幾頭梅花鹿慢悠悠地走到河邊,俯下身來慢慢飲水。小鹿不願飲水,就撒嬌般地偎在媽媽的腹下,用小頭抵觸撫摩媽媽的奶頭。
突然,前方山林中的群鳥被驚起,林間隱隱傳來了馬蹄聲。鹿兒們急忙一仰脖子,撒腿奔回了山中。
馬蹄聲漸漸由遠而近,很快,馬群轉過了山腳,可以看到共有十三匹馬,它們奔跑的時候,馬蹄帶起的泥巴被遠遠地拋在後麵。到了鹿兒剛才飲水的地方,馬群放慢了步伐,居中的白馬騎手一扯韁繩,稍稍打量一下周圍的山勢,扭頭對身旁的兩人說:“弘基兄,順德,我們就從這裏開始如何?”
說話者是位年齡約二十歲的青年,隻見他頭戴平巾,用簪有十二顆白玉珠的絡帶攏著。身穿一襲銀狐領的鹿皮弁服,腰係白色革帶,左右飾有白玉雙佩,左邊掛著一柄古色斑斕的寶劍,背上則有一張雕弓和一壺箭。腳著白襪,外罩烏皮靴。這樣一身短打扮,配上座下那匹通體皆白的駿馬,遠遠望去顯得英俊瀟灑,俊逸清秀。近觀,隻見他麵如朗月,劍眉鳳眼,眼裏透出睿智而又內斂的神光,一派富貴之氣。他就是現任隋朝河東討捕使、太原留守、世襲唐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
旁邊兩人也馭住了馬,左邊的長孫順德個子稍矮,可以說是五短身材,身上肌肉發達,臉上橫肉畢現,他是李世民妻子長孫嘉敏的族叔,今年三十一歲。右邊的劉弘基則身材頎長,麵孔白皙,年齡比李世民長一歲。這兩人乘隋煬帝征東時逃避兵役,投奔太原李淵。逃兵役者,按隋律當斬。李淵將兩人藏匿在唐公府裏,讓他們輔佐李世民管理府兵。
劉弘基看了周圍的地勢,點點頭說道:“好,這裏不錯,穀底平闊,山勢跌宕,很適合圍獵。若打仗,這裏也可以誘敵深入聚殲敵酋。”
長孫順德用嘴吹了一口氣,說道:“弘基,你各方麵都不錯,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你的酸氣:我們現在來打獵,你扯到打仗幹什麼?真是大煞風景。二郎,就讓府兵從兩邊驅趕,我們三人居中射殺如何?”
李世民搖頭,說道:“不好,撿現成的就少了狩獵的樂趣。我們各自為戰,自趕自射,大家比賽一下,兩個時辰裏看誰的獵物最多。”
十幾個人拍馬奔向山中,呈扇形向前推進。
李世民催動坐騎一馬當先撲向左邊山坡,隻見一團白影瞬間就到了山腳下。這匹白色駿馬是李世民的心愛寶貝,從馬具到馬飾的配置李世民都下了不少工夫。轡頭的絡頭串飾有金、銀泡飾,額帶居中處飾有大型的葉狀金當盧,銅銜銀鑣。鎦金馬鐙在陽光下反射出熠熠光芒。這匹馬的來曆還有一個故事。大業十一年,隋煬帝北巡雁門遭東突厥始畢可汗圍困,他急忙下詔募兵。李世民當時十六歲,與十四歲的長孫嘉敏新婚不到一年,就應募到屯衛將軍雲定興手下,並向雲定興獻疑兵之計,結果計出功成。戰事過後,雲定興將李世民召來詢問他的家世,方知是唐公李淵的二郎,不禁歎道:“不料隴中顯族尚有如此英武睿智的後代!二郎,說吧,你想得到我什麼樣的獎賞?”
李世民轉動他那漆黑的眼珠,說道:“我應募是悄悄來的,請求賞一匹馬好向家父交代。”
雲定興說:“好,你自己去馬場挑吧。”
李世民直接到馬場裏把這匹白馬拉了出來。雲定興開始募兵的時候,讓人到河西牧場挑選了一批戰馬,輾轉送到雁門時,戰事已經結束。李世民在一個黃昏看到了這匹馬,其時塞北草長,夕陽如金,這匹馬和群馬逡巡在草場上,它高頭雄姿在群馬中顯得卓爾不群。李世民說通監馬官靠近它,那馬將鬃毛一抖,雙眼圓睜,探下頭用鼻子輕蹭他的衣襟。李世民將鞍鐙搭在馬身上,然後翻身上馬,馬兒先是仰天長嘶一聲,然後撒蹄向遠方飛奔,勢如閃電。當時,李世民就為它起好了名字——“銀電驥”。如今,它成了李世民心愛的坐騎。
“銀電驥”像是懂得主人的心意,它載著主人向一叢叢枯草窩奔去,它高大的身軀掠過靜止的林木。很快,野兔和山雞開始出現在李世民的視野裏,他一勒韁繩,取出雕弓搭上羽箭,瞄準剛落到樹上受驚的山雞一箭射去,山雞應聲而落。射野兔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羽箭常常落在奔跑的野兔身後。李世民隻好專心射山雞,他走走停停,一個多時辰,身後已經掛了六隻山雞,這時,馬兒已經走到山頂之上。
李世民登高望遠,隻見山那邊也有一片開闊地,他回首將劉弘基等人召過來,看了他們的收獲,成績還不如自己,哈哈一笑說道:“我們今天說什麼也要逮到一隻大家夥,昨天我還向劉令誇口說,今晚要請他吃上烤野豬肉呢。”李世民所提到的劉令,即是前晉陽令劉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