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讚頌秦王的千古名句。詩中的秦王是一個史詩般的英雄:他氣宇軒昂、壯誌淩雲;他文治武功、豐功偉績;他英明神武、統一中華……
眾所周知: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的嬴政,在稱始皇帝前就稱秦王。大約1000年後,中國曆史上又出了一個秦王,他就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王朝——大唐帝國的唐太宗李世民。
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從小馳騁疆場,身經百戰,親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戰場上多次死裏逃生,再一次使中華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駿可作見證;玄武門兵變後,唐太宗勵精圖治,又以封建盛世“貞觀之治”而名垂青史。
唐人寫詩,歌頌秦始皇,未嚐不可,然就其描寫的形象來看,更像他們本朝的英主秦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曾兵駐秦地,被封為秦王。
李世民16歲應征入伍,因救隋煬帝於雁門而嶄露頭角;建國之時,起兵晉陽,直搗河西,鏖戰堂邑,軍圍河東,攻克長安,飲馬渭水,為建立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統一戰爭中,討薛舉、薛仁杲於隴右,敗劉武周於太原,擒王世充於洛陽,平竇建德於河北,逐劉黑闥於山東;在對外戰爭中,突厥可汗因其智而退,諸番四夷因其仁而服。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是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寫照;“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這是秦王李世民的威武形象;我們可以認為,唐人詩中的秦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個天生奇才。隋煬帝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18歲的李世民這顆中國曆史上的燦爛明星初露崢嶸。
隋煬帝四處巡幸到了雁門(今山西),突厥始畢可汗率領數十萬大軍襲擊隋煬帝的車駕。突厥大軍將其團團圍住,雁門軍隊無法抵擋。形勢危急,煬帝下詔天下各郡招募士兵前來救駕。
誰能一解雁門之圍呢?18歲的李世民出謀劃策,用疑兵之計,在諸路人馬的配合下,使始畢可汗撤軍北去。這段曆史被小說家們演繹為精彩的故事,蔡東藩《唐史演義》這樣寫道:
“冤冤相湊,來了一大隊突厥兵,頭目叫做始畢可汗,欲攔途掩擊,劫奪乘輿。煬帝聞報,忙馳回雁門,據關自守。始畢可汗竟調集番兵數十萬,把雁門關圍住,日夕攻打,弄得煬帝惶急萬分,傳檄天下,遍令勤王。
“屯衛將軍雲定興應詔募兵,可巧有一將門種子,濟世英雄,竟到定興軍營,報名入伍。看官道是何人?便是撫慰大使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世民才閱十餘齡,已將古今兵法,揣摩純熟,複生一副膽力,到處交遊,輕財仗義,端的是天縱英姿,不同凡品。至煬帝被圍雁門時,他已十八歲了。
“雲定興見了世民,問過履曆,已知是名家子弟,更因他相貌魁奇,格外加敬。
“世民即獻計道:‘始畢傾國前來,圍攻天子,必謂我倉猝不能赴援,因敢猖獗至此。為我軍計,應大張軍容,布設旌旗數十裏,即使到了夜間,也必鳴金擊鼓互相呼應。始畢聞我大舉,必疑是援兵齊集,望風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