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在軍事作風上堪稱楷模。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軍事指揮者,能夠在戰鬥中做到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確實是難能可貴。李世民在軍事指揮上創造了一個奇跡,古語說“窮寇莫追”,但李世民一追到底,全殲敵軍。李世民對實戰的自如運用,真是到了很高的境界。
平定劉武周是李世民一生中指揮的第二個大戰役,這次戰役,從武德二年十一月出征,到第二年四月結束,戰爭持續半年時間,最終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戰爭的初始階段對唐軍是不利的,但是李世民巧妙運用“堅壁挫銳”的方略,使唐軍由劣勢轉變為優勢,從接連潰敗到大獲全勝,整個戰爭是驚心動魄的。李世民不同凡響的軍事指揮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戰略戰術的運用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對戰場的把握,對敵人敏銳的洞察,正確的判斷,使他每戰必勝。這同時也讓他在軍隊和朝廷中有了很高的聲望,他手中不但掌握著軍權,而且政治上也得到不少實惠。
擊敗劉武周,不僅穩固了關中形勢,而且為進一步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平定劉武周勢力後,唐王朝把戰爭的重點轉移到了關東地區。經過3個月的征戰,李世民打敗了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農民軍竇建德,唐初的統一戰爭取得了進一步的勝利。但是,在鎮壓竇建德的餘黨這件事上,李世民花了很大力氣。
在平定河北以後,竇建德的餘黨散歸鄉裏,其中有部分人極不甘心。偏偏地方官吏不能將唐中央的寬加撫慰的政策執行下去,隻要是竇氏部眾,便用嚴刑酷法加以鞭撻,怨恨益生,官吏們恐其生禍,當即奏請朝廷。朝廷下詔:竇氏故將入京。這是一種官逼民反的做法,使河北竇氏餘眾無法再安下心來生活。武德四年七月中旬,他們終於忍無可忍,再次掀起起義的大旗。
唐高祖下令征召竇氏舊將,範願、董康買、曹湛、高雅賢等均在其名單中,聽到消息後,他們就聚在一起商量。
範願說:“王世充降唐,大臣段達、單雄信等,均被處死,我等若到長安,一定和他們是相同的命運。我們十幾年來,身經百戰,九死一生,今不如再次舉事。當年夏王捉到淮陽王,以賓客之禮相待,並放歸於唐,唐捉到夏王,立即殺死。我們都受夏王厚恩,如不替他報仇,既對不起夏王,也無顏見天下人,豈不慚愧嗎?”
高雅賢接著說:“我本想讓家屬先躲一躲,偏偏這班狐朋狗黨先聽到風聲,把我家眷抓去幾人,幸虧我不在家,才脫了身,現在要我進去,隻有死路一條,反正都是死,何不另謀他路。”
董康買、曹湛等表示讚成。接著大家推選主帥,討論了好久都沒有結果,於是用卜卦來確定主帥,卜封者認為,應推姓劉的為主帥。
高雅賢說:“漳南劉雅,是夏王舊將,我們去請他。”
一同到劉雅家,劉雅問有何事,大家把計劃告訴他。劉雅搖頭說:“天下剛剛安定,我隻願耕田種桑,做個老百姓算了,不願再談打仗之事。”
高雅賢很不高興地說:“是不願意出去了?”
劉雅說:“這就由我自便。”
高雅賢緊逼說:“你不願去,是不顧老朋友的情誼,我們對你也就不講情麵了。”
劉雅站起來說:“你們與我無情也無妨。”
這時,範願竟拔出刀來亂砍,大家一起動手,砍死了劉雅。
範願又提議:“前漢東公劉黑闥,勇略過人,性格善良、仁慈。我曾聽說,劉氏應當稱王,要收夏王的部眾而舉大事,非此人不可。”
劉黑闥小時與竇建德為友,隋末參加瓦崗軍。武德元年瓦崗軍失敗,被王世充俘虜,不久率部逃到河北跟隨竇建德。因劉黑闥處事果斷、驍勇多謀,極受竇建德器重,被封為東漢公。竇建德失敗以後,他回到漳南故裏隱居,一邊種菜,一邊觀察局勢,等待時機。正好範願、董康買、曹湛以及高雅賢等一起來找他。劉黑闥正在園中鋤菜,看到這些人來,請入房中,問明來意,範願談了自己的計劃,劉黑闥稍微推辭就答應了。
經過一番精心部署,劉黑闥於七月十九日襲擊並占領漳南縣,宣布起兵反唐,並築壇祭奠竇建德,向竇建德的亡靈昭告他們起兵的意圖。他們利用竇建德的名字,很快就聚眾百人,不幾天就聚得數千人。劉黑闥的行動得到河北相當多人的擁護,勢力發展很快,這些人都是當過兵的,打起仗來很熟練,一些州縣相繼陷落,官吏不斷遭到殺害。反唐的火焰大有燎原之勢。
劉黑闥自稱大將軍,向東進軍。八月十二日,劉黑闥攻陷霸縣,唐魏州刺史權威、貝州刺史戴元祥和他交戰,均失敗身亡。劉黑闥得到二人的部眾及全部武器裝備,擁有2000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