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廠的發展大家都看在眼裏,從默默無聞的小工廠,到家喻戶曉、夏天席卷整個市場,其中,黃元武和毛玉達功不可沒。
甚至有人猜想,說黃元武能和張靜禾在一起,是不是張靜槐在其中撮合,目的是為了留住這個人才。
這個說法被當成玩笑話傳到張靜槐的耳裏。
張靜槐笑著喊冤枉,心想那兩人分明是偷偷摸摸在一起的,和她可沒有任何關係。
再說了,一點小小的商業利益,在大姐的幸福麵前能算得了什麼。
……
張家姐妹的生意越做越好,張靜禾的直營店開到了全國各地去,成為了備受青春少年少女們青睞的品牌。
為了兒子的衣著,她又特地打造了一個嬰幼兒子品牌,依托著前麵的經營模式,發展也是蒸蒸日上。
張靜鐺作為總設計師,年年都回母校去招攬人才,手底下管著百十來號人,同樣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將孩子往衛永春的單位托兒所一扔,沒時間管孩子。
衛永春的工作性質也閑不下來,同樣是沒有時間管孩子。
以至於每天放學,都是常秀姑讓牛結實開著車去托兒所接孩子回家。
衛永春單位的領導覺得這樣太過於招搖,找衛永春談話,交代讓接孩子的時候低調點。
對此,衛永春表示自己隻能讓丈母娘把車停遠一點,別無它法。
他如此硬氣,領導也沒辦法,隻能任由著他去。
反正張家名號這麼大,大家夥都知道他有個有錢的媳婦,行事張揚些也情有可原。
並且就算不看僧麵,也得看佛麵,張靜禾現在可謂是在全省都算得上有頭有臉的人物,誰沒事去得罪張家人那根本是自找苦吃。
隻要說起‘張家三姐妹’,人們便知道說的是張靜槐她們三姐妹,並連連稱讚,說三姐妹人們心善有手段。
原本平平無奇的‘張’姓在縣城裏成為了讓人自豪的存在,甭管和張靜槐一家到底有沒有關係,往外介紹的時候說起自己姓‘張’,那胸脯肯定要高挺些。
沾上這點關係都如此自豪,更別說真和張靜槐一家真有親戚關係的,那更是驕傲地逢人就扯起這層親戚關係。
在所難免的,也有人打著張靜槐她們一家的名號幹壞事,有的無傷大雅,隻是狐假虎威謀點小利益。
有的則是直接掛羊頭賣狗肉,幹起違法亂紀的勾當。
對此,張靜槐她們雷霆出擊,絕不縱容這種情況持續發展。
有人打著張家養殖場的名頭,將豬賣出高價,張靜槐就去製作專屬印章,給每一頭豬打上特殊的標簽。
有人用雜牌衣服假冒製衣廠產品,張靜禾直接采取法律手段。
甚至還有人打著張家的名頭開超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靜槐隻好忙裏抽空,開起了連鎖超市,完成了張英武的夢想。
張英武在和陳思敏談了三年戀愛後,甜蜜如初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夫婦兩人定居在了縣城。
常秀姑感歎,說人家都說養兒防老,到他們家就完完全全反了過來。
三個兒子,沒一個在家,反倒是三個閨女都守在身邊盡孝。
不過感歎是如此感歎,她還是支持孩子們的想法,任由他們去。
她每天就和曲奶奶一起,照看張鴻福和孫子孫女們。
孩子們上幼兒園了,她們就到村裏的廣場上散散步,和村裏的老人們一起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