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指光度比一般恒星大而比超巨星小的恒星。恒星演化離開主序帶後,體積膨脹,表麵溫度降低,變得非常明亮,因為這類恒星大約是太陽的10倍至100倍,所以被稱為“巨星”。光度級為Ⅱ的恒星稱為亮巨星。對於具有一定的表麵有效溫度的亮巨星來說,它們的光度比巨星強而比超巨星弱。
超巨星的光度很大,說明其表麵積顯然比光譜型相同的非超巨星大。目前已測到一些藍超巨星、黃超巨星和紅超巨星的射電輻射,這對於研究其大氣結構和活動、星周物質、星風和質量損失等問題十分重要。
巨星和超巨星的體積都十分龐大,有的比太陽大100倍乃至10萬倍,它們的質量卻隻有太陽的幾倍至幾十倍,因此它們的密度就比太陽的密度小很多。巨星的平均密度可以和地上氣體的密度相比,而超巨星的密度隻有水的密度的1‰,原來這恒星世界的巨人隻是虛有其表的龐然大物。紅超巨星是超巨星中的一種。雖然它們的質量不是最大的,但體積卻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質量超過十個太陽質量的恒星,在燃燒完核心的氫元素,進入燃燒氦元素的階段之後,將成為紅超巨星。這些恒星的表麵溫度很低,但有極大的半徑。已知在銀河係內最大的4顆紅超巨星是仙王座μ、人馬座KW、仙王座V354
和天鵝座KY,它們的半徑都在太陽的1500倍以上。大部分紅巨星的半徑是太陽的200倍至800倍,已經足以到達並超越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藍超巨星是恒星的恒星光譜分類中的第一級,光譜型為O或B型,屬於超巨星中的一種。它們的溫度與亮度皆非常高,表麵溫度為2萬攝氏度至5萬攝氏度,質量為太陽的10倍至50倍。最有名的藍超巨星是獵戶座的參宿七,SN1987A也是一次藍超巨星爆炸造成的結果,這也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藍超巨星爆炸。藍巨星是恒星的恒星光譜分類中的第三級,為巨星的其中一種,藍巨星擁有極高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