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澤、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氣、生物體、土壤和地層中。水的總量約為1.4×1013立方米,其中96.5%在海洋中,而所有大江大湖裏的水才占0.02%。所以,不管下多大的雨,海水都不會泛濫;也不管天有多旱,海水也不會幹涸。
海洋裏之所以有這麼多水,與地麵上的溫度變換有很大關係。海洋的表麵被太陽曬熱後,一部分水就會被蒸發掉,據科學家統計,每年蒸發的水量約45億噸。這個數字多麼驚人啊!海洋裏的水會不會幹涸呢?
事實上,海洋裏的水是不會幹涸的,因為它總是在不斷地循環。蒸發的水變成水蒸氣升至空中,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因周圍氣壓逐漸降低,體積膨脹,溫度降低而逐漸變為細小的水滴或冰晶飄浮在空中形成雲。當雲滴增大至一定程度而不被蒸發掉時便形成降水。水汽分子由於不斷在雲滴表麵上凝聚,使得雲滴不斷凝結而增大。最後增大為雨滴,降落至海洋裏。
落到地麵上的雨水除了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氣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餘的水都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衝溝、溪澗注入河流,最後又回到海洋。水蒸氣遇冷凝結成雪時,或降落到地麵,或降落到高山,或降落到海洋。當雪降落到海洋時,就會與海水融為一體;而落到高山和地麵上的雪,會在短時期內存留下來,但由於溫度的升高,便開始慢慢融化,形成雪水流入江河,最後彙入茫茫大海裏。海洋裏有許多水,與地麵上的溫度比較適宜也有關係。氣候的冷暖變化,多次影響到海洋水量的增減。氣候變冷的時候,地球上的水大多凝結成冰,流回海洋中去的水減少了,就引起海麵降低,海水變淺;在氣候變暖的時候,大陸上的冰雪融化,大量的水流進海洋,海麵上升,海水又會變深了。地球上的水就是這樣不停循環的,所以海洋裏的水才不會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