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有吃苦的準備(1 / 1)

在創業的道路上,成功的企業家們經曆了太多波折和考驗,也使他們對經商的困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有一位美國作家,曾經這樣總結過那些企業巨人所共有的特性:

“他們獨具慧眼,能在別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看到挑戰的機會。有些企業家反應迅速,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發現機會;有些企業家則幹脆自己去主動創造機會。無論是誰,他們都能不顧一切地堅持自己的想法,然後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用盡自己的儲蓄,有時甘冒生命危險去追求生產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他們冒著風險,可是他們常常可以找到創造性的方法來化險為夷。”

成功的商人,恐怕沒有時間享受勝利帶來的快感,他們永遠瞄準下一個目標,並對新的挑戰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也就是說,他們永遠在做好更刻苦的準備,研究如何突破自我,向前邁進。

李嘉誠談到自己經商的心得,從來沒有對眼前的成績自滿。他說:

“一個人做得再成功,也僅僅是生存了下來了。況且,那些成功都是過往的成績,不代表你明天一覺醒來,生意還在。我唯一相信的是,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麵對明天。”

前IBM總裁Gerstner先生也說過這樣的話:“長期的成功隻是在我們時時心懷恐懼時才可能。不要驕傲地回首讓我們取得以往成功的戰略,而是要明察什麼將導致我們未來的沒落。這樣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於未來的挑戰,讓我們保持虛心、學習的饑餓及足夠的靈活。”

為什麼有的商人把生意做得那麼大,做得那麼久,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永遠不滿足,不自大,絕不被眼前的成績衝昏了頭。他們告誡自己,要永遠麵對下一次困難的挑戰,永遠不能自我滿足。

李嘉誠精湛的用人策略和寬厚待人的作風,使他的事業如虎添翼。

其實,這種良好的商業素養,都是他在一場場商業搏鬥中訓練出來、積累起來的。比如,李嘉誠綜合中國傳統式經商方式以及歐美經商方式的優點,針對每一個收購的目標,會像歐美的商人一樣,事先召集手下,搜集各種情況,進行全麵分析,對各種困難做出充分估計,而後找到解決的方法,最終完成巨額的交易,保證了決策的正確性,也保證了從不後悔。

在某個行業做得時間長了,取得了一定成就,就容易遭遇發展瓶頸。多年的發展計劃圓滿實現了,會麵臨新的發展問題,下一步邁向哪裏?這都是商人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的共性問題。說得通俗一點,這就是二次創業的考驗。

隨著初次創業的實現,人們會驀然發現自己曾經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在了,或者正麵對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大的威脅。這時候,要以“歸零”的心態麵對眼前的新問題、新挑戰,對可能遭遇的苦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取得新的成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