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個戀愛,你吝嗇你還有理了(1 / 2)

雖說感情的濃度可能會隨著時間遞增,但彼此的熱情的邊際效益肯定是隨著時間遞減。電影裏說,世間的飲食男女和做菜的原理一致,先是大火爆炒,然後小火慢燉,方能入味。所謂正確,就是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兒。初見的美好也就是開頭的那麼幾年,後頭瑣碎的日子還很長,用不著刻意地提前感受挫折。婚前就和你算計著節衣縮食過日子,那麼婚後你也別指望他能讓你在物質和精神方麵過得錦衣玉食、豐盈充實。

我想說,樓主的男友真是偷換概念的高手。比如“他說,不花他的錢是在給我省錢,以後都是一家人,都是我的,省的也是我的。他家是賣糕點的,他從未主動拿給我嚐嚐,還說怕我覺得不好吃。”“動不動就說自己沒錢、家裏沒錢等”。正確的邏輯應該是,樓主的男友沒花在樓主身上的錢肯定是給他自己省下的,不一定是給樓主省下的。錢不是萬能的,但錢是人心的試金石,且百試不爽。塵世夫妻為了二鬥米磨盡耐心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

其實樓主男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你倆能不能成為一家人還不確定,但是他提前把義務和責任給人家規範化了。連甜頭支票都不願意開,就想空手套白狼?

以樓主和其男友的情感階段,顯然沒有進入“小火慢燉”的時候。不能說樓主的男友對樓主沒有愛,但是這份情感裏夾雜更多精明和自私,甚至壓製著男人戀愛裏該有的熱情的本能,寧可浪費精力極力狡辯也不願真心實意多付出,而是苦苦算計著在該“爆炒”的階段直接進入“慢燉”,節省投入成本和情感成本。如此一來,本該純粹奔放的感情自然不入味,難怪樓主不領情。

正常的戀愛吃飯、逛街、買禮品等這些花銷,是很正常的。樓主也並非見錢眼開的物質女孩,從“他從未在我身上花過多餘的錢,因為我都以另一種方式還給他了”看得出來。但一句“甚至有多”立馬折射出這段情感的失衡狀態。

親密關係裏過於講究對等的“禮尚往來”其實是一種見外和防範,說明雙方情感沒有到達他們自己的期望值,雙方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取向留有後路,而不留人情在對方手裏。比如我們會和普通朋友人情往來,但是不會也根本想不到和父母算計吃喝成本。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讓我們天然地卸下防禦,輕鬆自在地享受關愛。樓主男友的算計行為,其實已經讓樓主在潛意識裏,不斷做出防禦措施和對等的付出來保護自己,不留人情的給對方。

戀愛的本質是愉悅與關懷。如果一段戀愛談得滿是累心的算計和防禦,那麼還不如單身省心。至於樓主說:“自己想分,但男友賴著不分。”我是不能理解的,我們知道確立戀愛關係肯定是你情我願的事情,但沒聽說分手還得雙方都同意才能分開。單方麵的被分手有個專屬名詞,叫失戀。你分手是你的事,他失戀是他的事。

雖說感情的濃度可能會隨著時間遞增,但彼此的熱情的邊際效益肯定是隨著時間遞減。電影裏說,世間的飲食男女和做菜的原理一致,先是大火爆炒,然後小火慢燉,方能入味。所謂正確,就是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兒。初見的美好也就是開頭的那麼幾年,後頭瑣碎的日子還很長,用不著刻意地提前感受挫折。婚前就和你算計著節衣縮食過日子,那麼婚後你也別指望他能讓你在物質和精神方麵過得錦衣玉食、豐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