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1 / 1)

第1節前言

當你和陌生的人初次打交道的時候,你一定會對他們的行為舉止默默的品評,而對方這時也一定再暗暗思忖你的分量。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短短幾分鍾的交往,很難快速看透他人的內心。因此,你很有必要掌握這麼一種技巧——快速看人心,這樣你在人際交往中才能隨機應變,遊刃有餘。

人並不是容易被了解的動物,我們很難憑一些膚淺的認識就對這人下結論,這樣難免會流於偏頗。但識人也並非完全沒有跡象可循,畢竟人還是有一定的習性與愛好,不管是從穿著打扮、日用物品或色彩選擇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顯現內心潛在的性格,可作為判斷這個人的參考依據。

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最直觀的就是他們的姿態。無論是坐、走、站立,都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著名人類學家霍爾教授告誡人們,一個成功的交際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聲語言,更重要的是能夠觀察他人的無聲信號,並且能夠在不同場合中正確使用這種信號。

當然,我們說姿勢表現一個人的心理意圖,並不意味著每一種姿勢都一一對應地反映他人每一種心理活動的具體內容。因為人的心理活動不僅微妙,而且多樣化。因此,所謂姿勢它反映的隻是多種多樣的心理活動的一個整體。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人們內心的情感、情緒,或者是限製心理活動的基本傾向。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情緒,就要關注對方的動作,而不是他的表情。一個經驗老到的人可以做出虛假的表情,來迷惑麵前的人。但是,控製情緒容易,控製自己的行為卻是很難的。因此,通過一個人的非語言行為看人,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比如如果在談話中伸手輕輕碰觸對方的肩部,這是友情的表示,是向對方強調“我們是氣息相通的好兄弟”的善意。如果是男女之間,這個動作則是向對方示愛。

如果把雙手都放在對方肩上,而且身體接近,則表示“想要和你親近”或者“希望你能理解”的意思。當然,這樣的推測也許正確,也許不正確,但是隻要留心觀察這個人的姿態、行為、穿著、體貌特征、表情、說話方式、生活細節,再配合心理學的分析,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