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糍
糯米糍又叫狀元糍,是傳統漢族名點。糯米糍以糯米為主料,輔以其他佐料加工而成。糯米糍可食用、待客,風幹之後,還可以作為饋贈親友的好禮品。相傳南宋慶元二年,邑人鄒應龍赴京應試,村裏家家戶戶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並預祝他金榜題名。路上,鄒應龍渴了,喝上幾口清泉,餓了,啃上幾口糍粑。經過長途跋涉到了京都,由於才華出眾,殿試對答如流,寧宗皇帝禦筆親點他狀元及第。當他把從家鄉帶來的糍粑呈獻給皇上品嚐時,連皇上也讚不絕口,賜名“狀元糍”。
製作的原料用當地質地純正,色澤透明的糯米,在水裏浸泡三、四個小時,用旺火蒸熟,倒入石臼裏,兩人用木製的杵頭,一上一下輪番舂打,將米飯打成糊團,然後趁熱雙掌托起用力一擲,整臼的糍粑便完整的置於事先準備好的簸箕裏,周圍等待捏糍粑的人,雙手蘸些油料,將糍粑分成三、四個小糍團,再把小糍團搓成蘑菇狀,從拇指與食指縫間擠出乒乓球大小的糍團,甩到放黃豆粉、花生粉、芝麻、食糖等調料的盆子裏,不斷滾動,當潔白的糍團沾滿了粉料後,一粒粒糍粑顏色變成淡黃,軟韌適中,香甜可口。如果沒有馬上食用,則不用沾上粉料,而是整齊地擺放開來,慢慢風幹。
牛奶布丁
牛奶布丁,即以牛奶製成的布丁。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也是一種味道鮮美可口而營養極其豐富的食品。牛奶裏麵含多種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含有豐富的鈣,對促進兒童骨骼生長發育有極大的好處,被譽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牛奶布丁是一道營養和口味兼備的甜品。
如意卷
如意卷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名點。此菜色金黃、皮酥香、肉鬆軟,沾上花椒鹽同吃。如意”是古時貴族、官宦、富豪人家供指劃或賞玩二用的器物,用竹子、玉石、骨頭等製成,頭呈靈芝或雲葉形,柄微曲。潛心研究的廚師在製作雞蛋卷時,依照“如意”的形狀,使每片肉的橫斷麵都有清晰的雲紋,故名“如意卷”。
將鹹鴨蛋黃壓成薄片,放上廣式臘腸卷成蛋黃卷;將豆腐皮展開,放上蛋黃卷,卷成筒狀,再用濕澱粉封口;放入蒸鍋蒸約10分鍾,取出晾涼,切好裝盤即可。
栗子糕
北京漢族特色糕類小吃。以栗子泥夾金糕片和澄沙餡而成。糕分5層,上中下為黃色栗子泥,呂間夾紅、褐兩色的金糕、澄沙。色澤豔麗,質地鬆軟細膩,香甜適口。
北京有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花糕又稱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滿整栗子而得名。還有一種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的。
栗子糕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後搗成泥,並準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後,最後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層,上麵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拚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麵即可。
栗子糕宜秋、冬季製作與食用。此品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核桃酪
核桃酪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以核桃為主原料烹製而成的甜品,呈漿狀,色淺灰而略紅,細膩香甜,潤滋不糊口,是一種高雅的京味甜食。核桃酪是以糯米、核桃、棗等為主料,以白砂糖為調料加工製作而成的一種甜品,漿濃而甜,較為適口,為消夜小吃。具有益智補腦、調理青少年食譜、調理健忘和延緩衰老等功效。
琵琶大蝦
琵琶大蝦屬象形菜類,是北京市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京味三大蝦之三。製作時先將整隻對蝦做成琵琶狀,再經油炸而成。菜色金黃,外脆裏嫩,風味別致。此菜可蘸花椒鹽或辣醬油同食。
形狀可愛,外表鮮美香脆,內裏嫩爽無比。巧手製造隻隻像琵琶一樣的大蝦,擺在白盤中,對著它坐個半晌,再一口一口細心品著,真有回味無窮的萬般滋味啊。
蓮花卷
蓮花卷是一款經典的漢族麵食,屬於滿漢全席菜品之一。是春節,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此菜形似蓮花,軟綿回甜。用肥麵製作,層次清楚,成型如蓮花。蓮花卷不但美觀好看,而且表現著濃鬱的風俗。比如春節的時候,做成“蓮花”和“魚形”的花饃,表示“連年有餘”。五月端午時,由舅家送給外甥一種特製的大型圓麵花,群眾叫做“曲連”,上麵捏著魚、蓮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