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涼亭幽影(1 / 2)

三皇子花子軼在秦宮之中,一向是個極無存在感之人。正如此時,他坐於亭中,透過薄霧,身姿若隱若現,卻始終無法讓人看清一般。

隻是在隱約可見的身影之上,卻透出荒涼的孤寂之感,以及無法讓人忽視的帶著淡淡憂傷。花解語也不知為何,竟沒上前,隻遠遠看著亭中似在溫酒小酌一般的三皇子花子軼。大約花解語視線過於專注,小酌中的花子軼也順了視線望了過來。

一時兩人視線相對,花解語到沒有窺視被抓的尷尬之感,見花子軼望了過來,隻是收了視線,提著宮燈輕輕福了福,終是轉身而去。

花解語回到與鶯兒分手之地,鶯兒早已拿了禦寒之物過來,見了花解語自是連忙衣物披於她身,又扶了花解語回到明光宮。

今夜此行,花解語自是收獲頗豐。回到明光宮後,又是一番梳洗,而後這才上了床榻,揮退一眾宮人。花解語靜靜臥於床榻之上,此時正是夜深人靜之時,四周極靜,就連外間守夜的婢子也不敢發出一聲響動。

花解語想著那晨曦宮暗櫃之中兩麵靈牌,又細細思量夢中之境。隻覺此間最為確定之事,即靈牌之上兩人應是秦帝極珍視之人。

然而花解語卻從未聽此兩人之名。

花解語望著寢殿之中那幅老和尚的鄉野童趣之作,卻突然憶起有關秦帝的一段公案。

現任秦帝乃先帝第六子,雖長得俊美瀟灑,卻出生不高,秦帝之母,不過先帝禦前行人宮婢,因先帝被下藥醉酒,才幸了秦帝之母。沒想一夜春宵,秦帝之母就夢熊有兆,懷上秦帝。

先帝雖不喜秦帝之母,隻是到底看中自己子嗣,見秦帝之母懷了龍胎,於是封了個正七品美人,隨手收入後宮了事。

秦帝的母親出生低微,是以眾宮嬪認為,完全沒有任何危險性,加之當時宮中位分高而無子者的宮妃也多,思量著最後抱養之人自是不再少數。

種種原由交錯彙合,竟讓秦帝之母,一個正七品美人在這個在吃人不吐骨的後宮平安誕下秦帝。

秦帝出生後,就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其母位低,秦帝又不討先帝歡心,在踩低拜高的秦宮之中,自是吃了不少苦頭。

幼年秦帝雖是寡言少語,性子卻是淡泊無爭。就連三歲後生母逝世,來到現任太後之處,其性子除了多了幾分好學之勁以外,卻依舊無太多改動。直至,秦帝九歲那年一場刺殺之案後,秦帝就變得如今模樣。

秦帝九歲那年,已到現任太後處六年時間。說來也巧,現任太後也是當年德妃娘娘,本有著自己親子之人,沒想一場風寒奪了親子之命,德妃娘娘傷痛之後就抱養剛好逝母的秦帝。德妃對秦帝自是沒話可說,加之德妃在宮中也算位高有寵的妃嬪之一,母族也算強盛,因而跟了德妃的秦帝,自是不可同日而語。於是,在秦帝九歲那年,一向弱得無任何存在之感的秦帝,終是讓人覺得礙了眼,繼而一場針對秦帝的暗殺行動就此開始。

秦帝是春圍獵場被刺殺的。先帝酷愛騎射,因而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帶了皇子大臣進行兩次圍獵,秦帝身為皇子自是也在其中,然這卻給刺殺之人提供了絕好之機。

圍獵之所自是在京都郊外,每年春圍雖有禁衛軍護衛,隻是到底因為地勢原因,讓刺殺者而有機可趁。秦帝正是春圍打獵之時被刺,據後來相關之人描述當時場景的激烈與可怖。

那絕非不是一個九歲稚童所能應付之事。

秦帝自是被刺成功,被打落在當時春圍獵場的山崖之下。許是秦帝命不該絕,秦帝居然被救了。

據說,秦帝是一戶普通農戶所救,但所救之人具體姓名,卻不可考。秦帝被刺後,失蹤了足足一年半。沒人知曉秦帝在一年半之中,到底經曆了何事?隻是在秦帝被找到回宮之後,性情就漸漸變的多疑,從此更是發憤圖強,以奪那九五至尊之位。

此時,花解語能思及此事,到底不是覺得當年秦帝刺殺之案有何疑問。隻是,春季圍獵之所在京都郊外,翻過一片峻嶺之後,卻是朱州地界。

地界如此巧合,這就由不得讓花解語多想。思及兩麵靈牌上所書,花解語有了大膽猜想。若是猜測不錯,那靈牌之上兩人,應是當年救秦帝的農戶。

重生之後,花解語在後宮之中,雖與太後交好,得太後看重。但花解語一直都想奪得秦帝之寵。須知這若大的秦國後宮,隻有一個主人,那就是當今秦帝。

隻要有了秦帝之寵,花解語又何需再費多餘手段。

隻是,秦帝身為一國之主,到底性情、習性難測,加之花解語自前世開始,就對秦帝有一份從心而發的畏懼,因而自是無法細心的謀劃。不過,此次發現,到時為花解語提供了一個契機,也許應是一個提示,一個攻破秦帝之心的提示。

花解語自知想要收攏秦帝自是困難,甚至稍有不慎,還可能滿盤皆輸。可成功之後的好處,自是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