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學”和“思”結合(1 / 1)

論語有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這一詞,是由“學”和“習”組成的複合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在一起講的是孔子。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意思是,學過之後要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學”就是聞、見,是獲得知識、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想的含義在內。“習”是鞏固知識、技能,一般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有時還包括行的含義在內。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把學習的知識用於一件事情,並能把事情做好的過程。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大家一定能講很多的理由。可是,如果要問大家什麼是學習,怎樣學習?學習是為了什麼?估計有很多人一定會思索半天……當老師跟我們討論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還開玩笑地說:“要不要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掛在牆上?”當時引來大家一陣笑聲,課下並沒有人去多想。在這裏,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的時候,會忽然發現這句學習理念說的是多麼好、多麼有道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僅僅是小學生的口頭禪,還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成年人,適用於我們任何一位懷有夢想的有誌之人。隻要我們還有理想,還有人生奮鬥的目標,我們就要好好學習,就要天天向上。好好學習是態度,天天向上是結果。養成了好好學習的習慣,天天向上一定是必然。工作、事業、理想都會在學習中得到收獲。對於什麼是學習,怎樣學習,大家也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

“學”是模仿,是閱讀、觀看、傾聽、思想;“習”就是把“學”的內容應用於實際,並且知道自己能夠做成某件事情。學習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模仿、總結,不斷地提高、超越。“學”無涯,“習”無邊。學而不習,是紙上談兵;習而不學,是莽夫之勇。

怎麼學,怎麼習?學習的方法首先是把理論盡顯模仿和現實化,一個思考的大腦是永遠不會相信自己沒有經曆過的理論,他們總是帶著模仿的試探,執行時的檢驗,結束時的總結,再進一步得到自己的想法,並把這樣得來的心得跟以前的理論相比較。我想這樣的人,不會是人群裏的失敗者。

當一個人在實踐得到成效時,他就會大膽地進行嚐試並進行創新,甚至要超越現在的情況,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標,一步步接近成功。簡而言之,學習是進步的開端,學習是提高自己的希望。能夠進入學習狀態和境界的人,一定是有作為的人。希望每一位想要成功的人都能進入學習的狀態和境界,把學習當做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