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誌們、朋友們!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中共十八大提出,在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中,要完善協商民主製度和工作機製,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這些重要論述和部署,為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們要全麵認識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一重大判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證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隻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權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選舉時有投票的權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續參與的權利;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選舉的權利,也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製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麵、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
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要求我們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麵進行廣泛商量。毛澤東同誌說過:“國家各方麵的關係都要協商。”“我們政府的性格,你們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辦事的”,“可以叫它是個商量政府”。周恩來同誌說過:“新民主主義的議事精神不在於最後的表決,主要是在於事前的協商和反複的討論。”
在中國社會主義製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內部商量好怎麼辦,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夠,要想把事情辦成辦好是很難的。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在人民內部各方麵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這樣做起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礎,也才能凝聚起強大力量。
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表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製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隻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隻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
在總結新中國人民民主實踐的基礎上,我們明確提出,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社會主義國家裏,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廣泛協商,體現了民主和集中的統一;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麵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在中國,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製度特點和優勢。
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後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製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製上的不斷創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製度基礎。
協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過程。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發揮了各方麵的積極作用;既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又貫徹了民主集中製的領導製度和組織原則;既堅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則,又貫徹了團結和諧的要求。所以說,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內涵。
——我們要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一基本定性。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治國理政、管理社會。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自己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係,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無論是中國共產黨執政,還是國家機關施政,都必須堅持貫徹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