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3)

阿曼國名:阿曼是“寧靜的土地”的意思。阿曼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背靠魯卜—哈利大沙漠,麵向阿曼灣和阿拉伯灣。

阿曼的正式國名是阿曼蘇丹國,原稱馬斯喀特蘇丹國。

阿甲名字: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京劇院名譽院長,著名戲曲表演藝術理論家,江蘇省武進縣徨裏鎮人,原名巫正寶,遷居宜興後,又名“符正”。

1938年到延安後,才改名“阿甲”。

為什麼取名“阿甲”?據巫正寶幼年時代的朋友講:巫正寶原來口吃嚴重,一開口就是“甲甲甲甲”,小朋友就稱他為“阿甲”,他也樂意接受。到延安參加革命後,為了不忘家鄉的山山水水,不忘苦難的童年時代,不忘記一塊遊戲演劇的小朋友,就以綽號“阿甲”為名。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光佛,大乘佛教所崇奉的佛。據《無量壽紀》載,法藏比丘發大誓願,第18條誓願說,他成佛後,凡信仰他並稱念他的名號者,便能往生極樂世界,享受樂境,終得涅架。法藏比丘實現誓願以後成為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即淨土中教化眾生。我國對此佛的崇拜,在公元650年開始盛行,後自我國傳入日本,引起12、13世紀日本淨土宗和淨土真宗成立。在我國西藏地區,阿彌陀佛與無量壽佛這兩種稱號從不混用,在喇嘛教義中,無量壽佛是另一尊佛。阿彌陀佛之像為身佩飾物,頭戴王冠,手持甘露淨瓶,瓶中灑出長壽寶珠。

阿育王寺:始建於西晉太康武帝三年(公元282年)。阿育王寺不僅因曆史悠久、山水秀麗、殿宇宏大而聞名於世;更因其保存著佛教珍品釋迎牟尼的真身舍利而舉世矚目。相傳,周厲王時,東天竺國(印度)國王阿育王造了八萬四千座寶塔,把釋迎牟尼的真身舍利藏在塔中,凡遇“八吉祥六殊勝地”,就安放一座寶塔。西晉僧人劉薩訶為尋找舍利寶塔,踏遍青山。

一天他來到會稽之邱山,忽聽地下鍾聲隱隱,仙樂悠悠,即誠心禱告,經三日三夜,舍利寶塔從地下湧出,光明勝耀,眩人心目,他持寶塔四出化緣,構築禪堂,然後安放寶塔。晉武帝因東天竺賜釋迎牟尼真身舍利之誼,即以印度國王的名字,親賜寺額曰:“阿育王寺”。經曆代修造,建築規模不斷擴大,現存舍利殿、天王殿、大佛殿、方丈殿、衰奎閣等六百六十多間,建築麵積一萬一千七百多平方米。

舍利寶塔在天王殿的右側,塔高一尺四寸、廣七寸,四麵窗孔,內懸寶罄,中綴舍利,被安放在七級石塔之中。世人以一睹舍利為幸。

阿斯匹林:人類常用的具有解熱和鎮痛等作用的一種片劑藥品。嚴格地說,阿斯匹林源於德國。2000多年前,西方醫學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已發現,咀嚼柳樹皮可治療分娩疼痛和產後發熱;古羅馬人用楊樹皮的浸出液治療坐骨神經痛;美洲印第安人用柳樹皮泡製的茶退燒,非洲霍屯督人用柳樹皮製成飲料醫治風濕病。這些民間土藥就是天然阿斯匹林。公元1800年,人們從楊柳科植物的樹皮浸出液中,提取出水楊酸鹽類。1853年,德國化學家傑爾赫首次合成水楊酸鹽類的前身—純水楊酸,它有退熱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對胃有強烈的刺激。1897年,另一位德國化學家霍夫曼為解除父親的風濕病之苦,用純水楊酸製成乙酞水楊酸,這就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純水楊酸的退熱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卻大為降低。1899年,德國拜爾公司大量生產阿斯匹林,暢銷全球。

阿拉伯國家: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阿拉伯國家包括22個國家。位於西亞的國家有13個,它們是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阿曼、巴林、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巴勒斯坦國。位於北非的國家有9個,它們是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斯、索馬裏、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毛裏塔尼亞、吉布提共和國。阿拉伯國家總麵積約1300多萬平方公裏,人口總數約1500多萬,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說閃含語係閃語族阿拉伯語,阿拉伯文是這些國家共同的文字,信奉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