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嗤之以鼻(1 / 2)

所以李曉雨對於這種國學培訓班,嗤之以鼻,覺得沒有任何意義,他更多的是想去學那種,在寺廟裏麵的,類似於出家人的體驗生活,比如說每天晨鍾暮鼓,早上4點鍾起床跟他們打坐,然後下午的話,去做義工,或者是說在廟裏麵,所有的東西都自理,每個人必須負責一項工作任務,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然後還服務於他人。

甚至於有些寺廟裏麵還有一些,幫助那些老人家,幫助那些重症患者,度過最後時光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話其實是想,讓那些好好活著的人,去體驗一下將死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去,更多的珍惜活著的日子,去做一個生與死的對比,看看那些將死之人會有什麼靈便的願望,然後的話讓自己好好活著。

其實這種比較直觀的,對心靈的衝擊也比較大,就好像去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裏,看看那些在,垂死掙紮的一些病人,有些病人的話還在堅持有效,抵擋不過,但是身邊的人,還在鼓勵他繼續好好的活下去,讓大家更多的去學會生命的意義,去珍惜自己的生命。

不過這種對心靈的衝擊太大,李曉雨想著自己就體驗三五天,也沒有必要去做這種體驗,並且他現在還沒有什麼,要自殺的想法,那樣的體驗的話,對於那些,得了抑鬱症,老是鬱鬱寡歡,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想,脫離這個世界的人會有意義些,但是對於這種的話,李曉雨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適合的。

李曉雨也發現,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過得不開心的人,或者是遇到了,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對這個世界充滿失望的人,才想去學國學,似乎是這個世界讓他們不開心了,他們找到了一個解脫,甚至於把國學當成了一個信仰,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

,可是李曉雨覺得,這個社會現象在於,他看來不是特別的正常,他覺得每個正常的社會的話,所有的你遇到的坎坷和困難,會有解脫的方式,但不僅僅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而且的話,你的信仰不僅僅來自於,你受到很大的苦難,或者是受到很大挫折的時候才出來。

應該在一開始,人從小就跟自己的三觀一樣,可以建立自己的信仰,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信仰,或者是因為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影響了你的信仰。

但不可能是說,突如其來,你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就突然建立了一個信仰,這種事情的話,太玄幻,而且的話,不一定是真正,對於個人是有用的,很多時候的話,大家突如其來的這種信仰,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或者是對於很多無能為力的事情,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解脫和解釋。

說不定過一段時間,這個事情得到了解脫,或者得到了很好的答案,與結果那麼的話,我想可能沒有任何用了,沒有任何意義了,那些人該享受就享受,該玩的就玩的,會脫離這個信仰。

所以李曉雨對於這種國學培訓班,嗤之以鼻,覺得沒有任何意義,他更多的是想去學那種,在寺廟裏麵的,類似於出家人的體驗生活,比如說每天晨鍾暮鼓,早上4點鍾起床跟他們打坐,然後下午的話,去做義工,或者是說在廟裏麵,所有的東西都自理,每個人必須負責一項工作任務,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然後還服務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