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大樹底下難乘涼(1 / 2)

朱元璋本想直接把沈萬三抓了,判他個無期徒刑或直接砍了,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沈萬三的財富裝進自己的口袋了,但這個強盜邏輯馬上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

“自古以來,恃德者昌,恃力者亡。隻有施行仁政,做個仁義的君主,才能穩定王朝的統治。再說,皇上剛剛登基不久,國家財政匱乏,還需要像沈萬三這樣的巨富相助。皇上不僅不能貿然動他們,還要和他們搞好關係。”

“囉嗦,整個天下都是我的,還要懼怕手握幾個臭錢的商人不可?”

“事情不簡單啊,據說,沈萬三的商業網絡遍布全國,不隻在蘇州有商號,應天也有他的分號,而且西至陝甘,南至兩廣、福建,北至大都、山西,都有他的分號。他還在江南開設收購蠶繭,繅絲、織綢的產業,收購特產並進行加工製造。沈萬三的財產遍布全國,皇上抓沈萬三容易,可要完全控製他的財富就不簡單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沈萬三的財富越滾越大嗎?”

這好比一塊肥肉就在眼前,卻不能吃在嘴裏,朱元璋心裏自然癢得難受。

“這也未必,我們可以慢慢地榨,直到把這位江南巨富榨幹為止。”

這就是政客,在他們心中永遠是利益占第一位的,在他們的字典裏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憐憫同情。

為了打倒沈萬三的金融帝國,朱元璋還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他想方設法來耗盡沈萬三的錢財。據《碧裏雜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某月初一,朱元璋把沈萬三叫到王宮,說:“我在你那裏存一文錢,你幫我生點利息,如何?”

沈萬三感到很奇怪,但也沒多想,畢竟就一文錢,存個百十來年,也不會有多少利息,於是答應了。

朱元璋接著說:“我隻以一個月為限,初二開始計息,月底結算,每天double一下就行。”

朱元璋實際上是出了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用現代數學表述就是求2的29次方。在皇宮中的沈萬三一來緊張,沒有細算。二來就是算出了也不敢不答應。

結果,沈萬三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便欣然接受了,哪知回家一算,該付給朱元璋連本帶利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一十二文。沈萬三知道上當了,可麵對統治者赤裸裸的搶劫,他也沒有什麼辦法,隻好吃啞巴虧了。

雖然沈萬三在朱元璋剛剛建立明朝不久,為了表示擁護新政權,就在兩浙富豪中首先輸稅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後來,朱元璋軍隊的軍糧,也多次從沈萬三身上所得。但貪得無厭的朱元璋不會就此罷手,他不會把這些小恩小惠放在眼裏,他的胃口是沈萬三的整個金融帝國。

本來想找一棵可以倚靠的大樹,結果卻遇到了惡狼。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沈萬三從此恐怕沒有安穩日子過了。

都是金錢惹的禍,沈萬三隻能這樣感歎。他除了巴結這位新帝王外,想不出別的辦法和國家機器對抗。有人說金錢是萬能的,但金錢在此刻卻顯得那麼無力。

朱元璋本想直接把沈萬三抓了,判他個無期徒刑或直接砍了,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沈萬三的財富裝進自己的口袋了,但這個強盜邏輯馬上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