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寬,就是要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製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製,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製、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麵積極作為。對看準的、確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真正把市場機製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作用發揮出來。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2月9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係和發展模式。
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誌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9日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著力解決製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在貴州調研時的講話(2015年6月16日-18日),《人民日報》2015年6月19日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為此,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麵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2015年10月29日),《求是》雜誌2016年第1期
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曆史經驗,我們會發現,體製機製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曆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複蘇的根本。
無論是在國內同中國企業家交流,還是訪問不同國家,我都有一個強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曆史性機遇,催生互聯網+、分享經濟、3D打印、智能製造等新理念、新業態,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正在創造巨大需求,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潛力也是巨大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把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增長源作為二十國集團新的合作重點,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共同創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需求,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創新增長路徑,共享發展成果》(2015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2015年11月16日
要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作用,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全麵提升經濟發展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8日)
要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產學研結合和技術成果轉化,強化對創新的激勵和創新成果應用,加大對新動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創新環境。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8日)